你是否经常便秘、腹泻?
是否气色不佳,口气难闻?
是否起床后疲倦,不想做事?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有
很可能是你的肠道在抗议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套“肠道养护计划”
让我们一起来保护这个脆弱的器官
爱哭闹的器官肠道身兼数职,但又脆弱敏感。
如果肠道健康,致病菌会受到有益菌的抵抗,随大便排出。
如果肠道“闹脾气”,屏障功能受损,致病菌就会突破肠黏膜的保护屏障进入身体各处,引发50多种疾病。
常见的肠道疾病有
大肠息肉:息肉破溃,会导致肠梗阻及出血情况。患者可能出现轻微或不典型的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
炎症性肠病:这类疾病一般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18~30岁和70~80岁为高发年龄段。患者会有腹痛、腹泻等问题,同时可能合并有发热、体重下降、腹部包块等。
肠梗阻:就是肠道“堵”了,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晚期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情绪波动大、自身压力大等因素引起的疾病,患者的腹痛症状一般与排便有关。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多有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带血及黏液,有时会有便秘、腹泻、中下腹部疼痛等情况。
6种坏习惯最伤肠道1.重口味:食物的摄入确实会影响肠道。不少人顿顿吃肉,蔬菜摄入却很少,肉食性饮食可使肠内腐败性细菌增加,导致便秘、粪便出现难闻性气味等。此外,对于肠胃本身不好的人,各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刺激到肠胃。
2.憋大便:有些人常常会因为过于忙碌而忽视或压抑便意,想着“忍忍吧”或者“等一会儿再去吧”,然而,便意也会转瞬即逝,长此以往肠道“迟钝”,就会引发便秘。
3.久坐少动:太多上班族一天至少能坐6~8个小时,晚上回家直接瘫倒床上。久坐不动,肠道蠕动会变慢,易造成便秘、痔疮等问题。
4.压力大:情绪波动会通过某种方式影响肠内菌群的改变。通过对宇航员肠内菌群的研究发现,当其情绪不稳定或愤怒时,肠内菌群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5.喝水太少:大肠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回收粪便中的水分,身体越缺水,粪便越干燥,便秘越严重。
6.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杀死坏细菌的同时,也对好细菌造成致命打击,肠道的保护屏障随之被破坏,患感染性疾病、肥胖、肠胃炎、过敏性哮喘等风险增加。
5大肠道预警信号肠道虽然脆弱,但它是个聪明的器官,一旦出现问题,会给你发出一系列预警信号,重视平时的小问题,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关键喔!
1.便秘: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发生改变,是肠道疾病的标志。栗子状是典型的直肠型便秘,泥状、水状大便可能因消化不良、腹部受凉导致。
2.粪便臭:刺鼻的酸味并伴有腹泻,可能是发酵性消化不良引起。烧焦味大便,可能是小肠机能变差引起。带有腥味的焦油状大便,表示消化系统有出血情况。
3.胀气:正常情况下,胃肠道存有~毫升气体,胀气则是肠道内出现了多余气体。造成胀气的原因很多,如吃东西速度太快,吃了易胀气的食物,此外,某些肠胃疾病也可导致。
4.腹泻:急性腹泻多因肠道细菌感染、细菌毒素损伤肠黏膜造成。慢性腹泻可能由肠道炎性疾病引起。
5.食欲不振:可能是由于肠道的消化、吸收或运动功能发生障碍造成的。此外,也可能和精神、药物反应等有关。
肠道养护计划1.定期让肠道休息:每10天左右选一个休息日,以果蔬为主,吃七八成饱,让肠道得到休息。但是血糖不稳定者不要采用此方法哟!
2.坚持运动:每天抽出1小时锻炼身体,如游泳、慢跑等。
3.定点吃饭:无论手头的工作多忙,都要按时吃饭。饭后可进行适当活动。
4.不偏食:三餐时常换换口味。鱼、肉、蛋、果蔬齐全,一整天都可以吸收均衡营养。
5.不熬夜: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
6.定期体检,提早预防肠癌:正常人一般在40岁起就该注重肠道检查,高危人群要更早进行筛查。但是,体检中心能提供的便隐血检测,很多人因当天没有便意以及依从性不够,往往会选择放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