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冷饮腹痛腹泻;临考前腹部不适;有急事却突然有了便意且无法忍耐;吃了冷辣生鲜等食品后,马上拉肚子……多数人并没有把这些症状当回事,往往简单地将其归咎于肠胃不好。殊不知,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源于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
据统计,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城市的患病率大约为10.5%,其发病率仅低于感冒,患者分布情况是女性多于男性、城市多于农村、青壮年多于老年人,18-40岁的年龄段人群占一半以上。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肠胃疾病,患者会反复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腹胀、腹泻等症状,进餐后症状会加重,排便后缓解。从临床观察看,肠易激综合征越来越多见,它不仅会在某些食物、酒精刺激后出现,紧张焦虑同样容易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然而,许多人出现肠胃不适时,大多会吃些其它的药物来应付,结果症状依然反复发作。
哪些因素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1内脏高敏感性
也就是说肠胃特别敏感,比如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吃同样的东西,其他人吃了好好的,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吃了就会闹肚子,肠胃属于高敏状态,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症状。
2
肠道动力的异常
肠道蠕动过快或蠕动过慢都会出现异常情况,蠕动过快,肠道一下子不协调,便会出现肠痉挛(阵发性腹痛)、腹泻的症状。
3
对某些饮食不耐受
比如说牛奶,不耐受的食物吃下去,马上就会诱发不适。从饮食上来看,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品和奶制品等不当饮食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诱因,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冷食会刺激胃壁上皮细胞活化,合成并释放5-羟色胺(5-HT),从而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生食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可能类似于冷食,但其寒冷刺激相对较弱;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食油腻肉食,增加结肠敏感性,引起胃肠道症状。
4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胃肠道功能也有显著影响,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都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有的人稍微一紧张(比如马上要考试了),脑-肠轴分泌激素刺激肠道运动,马上就肚子疼想上厕所。超过60%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情绪障碍,如焦虑或抑郁等。而患者在病症发作期间情绪不稳定也会加重病情,心理与肠胃互相影响,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温馨提示
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两种。
腹泻型患者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呈糊状或水样便,或伴有黏液便;
便秘型患者每周排便次数不超过3次,排坚果样或硬便,或伴有黏液便,排便费力,有排便不尽的感觉。有些患者有可能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发作的情况。
放松的心态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治疗的关键。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不能滥用抗生素,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市面上多种益生菌已经用于肠易激综合征在内的多种疾病上,可以帮助肠道在复杂多变的微生态环境下,维系菌群平衡。
美日清服液主要成份为异构化乳糖,异构化乳糖在胃和小肠中几乎不被吸收和破坏,可以直接到达肠道内进行工作,增加有益菌的数量,维护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肠易激综合征带来的影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