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压力山大,有些人年纪轻轻,经常腹痛腹泻,医院多次看专家门诊,做了多次血、大便化验都正常,做结肠镜也正常,检查结果无非是肠功能紊乱,西药中药要都吃,症状却仍时好时坏。尤其秋冬天受寒后,症状会更加明显!
医学上称之为肠易激综合征(IBS),常常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目前发病率为10%~15%左右。看看其有哪些症状?又有那些影响因素?该如何治疗?
一、肠易激综合征常见症状
1腹痛
多在进食后出现腹痛症状,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以下腹部和左下腹最为多见,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在腹部受冷或进冷食、油腻、刺激性食物后也会发生。
2腹胀、肛门排气增多
以白天最为明显,腹围一般不会增大,夜间睡眠后有所减轻。
3腹泻
常于餐后排便,尤其以早餐后多次排便较为常见,甚至可达5次以上,每次排便量少,夜间不会发生。大便可有少量黏液但无脓血。
4便秘
主要症状为排便困难,每周排便1~2次或10天左右1次,大便干结且量少,并带有少量的黏液。
5精神症状
可出现焦虑、抑郁、紧张、失眠等精神异常。
6部胃肠道及全身症状
可伴有上胃肠道及肠道外多种功能紊乱的情况。如上腹胀闷不适、嗳气、胃纳减退、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呼吸不畅等。
患者症状时轻时重,但总体逐步加重,可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二、影响因素
1年龄因素
据统计,15~34岁人群患病概率为13.5%,35~44岁为13.0%。45岁以上为9.4%。因此,肠易激综合征好发于45岁以下人群。
2饮食因素
进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大量饮酒都易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3心理因素
心理压力过大,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使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内脏敏感性增高、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分泌失调,从而引发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
4内脏感觉过敏,又称内脏敏感性增高
内脏敏感性增高,通俗地讲就是患者胃肠道过于敏感。
患者对正常生理反应可感到不适,如胃肠蠕动本是正常生理反应,但患者可感觉到胀痛不适;对伤害性刺激呈现强烈的反应,如患者腹部受凉或进食寒冷食物后肠道蠕动明显加快,发生绞痛、腹泻。
5肠道菌群失调
人类肠道中有超过万亿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影响着我们的生理、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
研究发现,83%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粪便生物标志物存在异常,73%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近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也可以通过脑肠轴的交互,影响患者的情绪,抑郁、焦虑。
许多研究表明,用于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和益生元对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疗效。
6对食物不耐受
对食物不耐受,比如麸质(小麦、大麦类食物)、乳制品、鸡蛋、花生、海鲜,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也很常见。这些不耐受可能是食物过敏,也可能是慢性的不耐受。
三、肠易激综合征如何防治?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运动、饮食、药物、微生态调节剂、中枢行为干预。
1饮食、生活方式、行为的调整
是首先的治疗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腹泻者,要避免腹部受凉,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寒冷食物,不能进食奶制品。
便秘者,要多食蔬菜、水果、粗粮等粗纤维多的食物,多喝开水,可以进食牛奶、酸奶、蜂蜜,适当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运动
运动不是剧烈活动,强调舒缓,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目的是放松心情,调节植物神经,由此可降低患者内脏敏感性。
3对症治疗
补充益生菌
如双歧活菌、嗜酸乳酸杆菌冲剂等,需连续服用2~3个月,以调节肠道菌群,可改善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
人体内的微生态平衡系统就像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动一环而影响全局。我们通过补充益生菌,使人体的微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就能使人体获得健康。益生菌的神奇力量值得我们好好探究,补充有益菌让肠道保持健康状态是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努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