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有句俗语“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这意味着胃功能受损,其他疾病会陆续发生,因此当脾胃失衡时,必须及时调整,否则会危害健康。那么,脾胃不适的原因是什么呢?中医如何看待脾胃疾病?
广东省名中医
医院脾胃科主任
戈焰脾胃科主任医师
脾胃失调主要包括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脾胃湿热等,造成脾胃失调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
1.先天因素。有些人出生后由于某些先天因素而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容易受到伤害。
2.外邪入侵。夏季天气炎热,雨水较多,空气非常潮湿。当外部湿气很大时,它将侵入人体并影响脾胃功能。
3.饮食。有些人的生活和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饥饿和饱餐等,会增加脾胃的负担。
4.情感。情绪低落和高工作压力也会影响脾胃功能。
5.药物。服用的药物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很容易引起脾胃损伤。
中医常见治疗方法
(应在专业脾胃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脾气虚时首先要补气,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黄芪、党参或者西洋参泡水喝,但中医治病时往往会把一些中药组合成一个方子,所以针对脾气虚最常用的是四君子汤。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寒象,可选用理中丸,理中丸中有干姜等温阳散寒的药物。生姜加点红糖炒一炒也能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
胃阴不足时会出现口干舌燥、无舌苔、胃不舒服等症状,此时需要补胃阴,可以用益胃汤进行治疗。阴虚胃痛时,可用养胃舒。
脾胃湿热最重要的是祛湿,间接恢复脾胃功能,临床常使用连朴饮,也可以用枫蓼肠胃康。
戈焰脾胃科主任医师
广东省名中医。主任医师、脾胃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年获中国医师奖,第二届羊城好医生获奖者,第三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中华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临床34年,主持国家级及省厅局级资助课题五项。研制“便携式智能灌肠器”,获国家级专利。研发出“健胃舒颗粒”医院制剂注册批号。
擅长:胃、肠肝、胆疾病的防治。难治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精于各种肝炎,尤其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的中西医诊治。对儿科消化道疾病有独到的中医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