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微信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第19讲
司马相如:千金难买相如赋
枚乘:汉大赋的奠基者
讲司马相如之前,有必要先讲一讲枚乘。
江苏省淮安市区城南有一条“枚乘路”,根据《咸丰清河县志》记载:“枚乘宅在淮阴故城南二百步,枚亭在淮阴故城北。”枚乘,字叔,淮阴人,早年间任吴王刘濞的郎中,类似于今天的文字秘书。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后来因不满朝廷给他的待遇而谋反,成了七国之乱的发起者。枚乘是一个很有政治远见的人,他知道刘濞的意图后,写了一篇《上书谏吴王》,劝刘濞放弃谋反。可惜刘濞不听,枚乘预见到其中的危机后,离开吴国前往梁国,投靠梁王刘武。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开始削弱诸侯势力,没错,晁错就是当年去到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的那个晁错。刘濞联合其他六王以诛杀晁错之名发动叛乱。无奈,汉景帝只得牺牲晁错,将其腰斩东市,希望可以平息诸侯的叛乱。这时,枚乘又写了一篇《上书重谏吴王》书,再次劝阻谏刘濞叛乱,但并未被刘濞采纳,最终还是大将周亚夫击败叛军,刘濞被诛杀。
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劝谏得名,汉景帝邀他入朝为官,时间不长,枚乘称病辞职。后来,汉武帝即位,用蒲草裹着车轮的小车再次邀请枚乘做官,那时候,枚乘已经七十多岁了,结果没到京城就死在了半路上。
枚乘文采出众,擅长写赋。赋发展到汉朝,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
抒情小赋突破赋颂的传统,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但数量不多,发展不大。其中,赵壹、蔡邕、祢衡皆是个中高手。
骚体赋由楚辞发展而来,形式上属于骚体,以“兮”字句为主,句式散文化,多咏物抒情,且多为抑郁不得志之情。换句话说,骚体赋多是一些发牢骚之作。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皆属于骚体赋。
招隐士
(汉)淮南小山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
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
状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桂树丛生在山谷,枝条弯曲又缠绕。
山雾弥漫岩石巍峨,山谷险峻溪水扬波。
群猿悲啼虎豹齐啸,攀援桂树王孙隐居。
王孙出游久不归来,满山遍野春草萋萋。
又是岁末心中烦乱,夏蝉哀鸣声声急切。
山中云雾遮,深山盘曲险,久留山中不痛快。
没精神,心恐惧,虎豹奔突
林深草丛薄,战栗爬上树。
山石横竖,奇怪崔嵬。
枝干纽结,林木茂密。
青莎丛生,薠草遍地。
野鹿成群獐子遍野,有的欢腾,有的休息。
犄角高耸,毛色光润。
失群的猴子和落单的熊罴,呼唤同伴声声悲啼。
你攀上桂树隐居于此,
虎豹争斗熊罴咆哮,飞禽走兽四散逃窜。
王孙啊,回来吧,山中险恶不可久留!
汉大赋结构宏大,辞藻富丽,多用问答体描摹宫廷生活,兴于汉初,汉末而衰。
枚乘的鸿篇巨制《七发》韵散结合,笔墨铺夸,奠定了汉大赋的基础,并引领了“七体”赋的创作。《七发》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以音乐、饮食、车马、游宴、田猎、观涛、论道七件事来启发太子,使得太子病愈。毛主席曾向全党推荐《七发》,年8月16日,毛主席在《关于枚乘七发》一文中说:“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属于浪漫主义流派,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宋玉、景差、贾谊、枚乘略逊一筹,然亦甚有可喜之处。”
因为枚乘在文学上的超高造诣,在各种排名中都有他的身影,比如他与刘濞的另一位门客邹阳并称“邹枚”,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与贾谊并称“枚贾”。
游梁
公元前年,西汉文帝元年,成都一户姓司马的人家生了一个小男孩儿——司马长卿。俗话说,贱名好养活,在司马长卿之外,父母还给他起了个小名叫犬子,类似狗子,狗儿,狗剩的意思。可能司马相如的父母也没想到,“犬子”后来竟成了中国人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司马长卿饱读诗书,还喜欢舞刀弄剑,等到年纪稍微大些的时候,因为仰慕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只身赴秦换回数座城市的壮举,就自作主张,给自己改名为司马相如。这注定是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耀千古的名字。
司马相如有个小毛病,口吃。往前数,有口吃的名人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往后,是比他略晚的辞赋家扬雄。
西汉时期,还没有实行科举制,并没有通过考试改变命运一说。司马相如明白,自己离建功立业只差一个机会,于是便花钱买了个小官,不过他这个小官有些特殊,是皇帝身边的人,担任汉景帝的武骑常侍,说白了就是陪着汉景帝吃喝玩乐,当皇帝的保镖。如果是一般人,或许就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发展成为一个阿谀逢迎的佞臣或者小人,但很明显,司马相如不是这样的人。
后来,梁王刘武来到都城,手下的邹阳、枚乘、庄忌(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名严忌)等一大批文学家同行。在这次偶然的机遇中,郁郁不得志的司马相如仿佛找到了自己命运的出口,他开始潜心研究起当时流行的辞赋。司马相如是个性情中人,不久,他便称病辞官。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司马相如的父母相继过世,很快,眼看着偌大的家业就要坐吃山空,司马相如的日子开始穷困潦倒起来。
梁王笼络了一大批文人,在梁国都城睢阳建了一座梁园,梁园迅速成为西汉文学的主阵地,直到唐宋两朝,李白、杜甫、李商隐、秦观等人都曾慕名前来参观,而李白更在梁园居住了十年,并留有《梁园吟》一诗:“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在司马相如穷困潦倒之际,梁王向司马相如伸出了橄榄枝。很快,司马相如来到梁园,并迅速脱颖而出,他写的一篇描写诸侯打猎的《子虚赋》得到梁王的赏识,为表感谢,梁王把自己的绿绮琴赠予司马相如。在后世的传说中,司马相如这把绿绮琴和齐桓公的号钟琴,楚庄王的绕梁琴,以及蔡邕的焦尾琴,被合称为四大名琴。而这篇《子虚赋》为司马相如被再次启用、攀上人生巅峰奠定了基础。
琴挑
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里有一句台词:
Ilovethreethingsintheworld.
Thesun,ThemoonandYou.
Sunformorning,Moonfornight,andyouforever.
有人把这句我爱你翻译成古风的形式: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
日,月与卿。
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穷小子泡上白富美,这是司马相如一生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段经历,也是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戏剧素材的典范。后世对这段佳话的演绎,皆源自太史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笔下才子佳人的最初版本吧。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彊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柰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公元前年,汉景帝中元六年,梁王得热病死了,树倒猢狲散,梁王手底下的门客也作鸟兽散,35岁的司马相如不得不回到成都老家。这时,司马相如已经家徒四壁了。老友临邛县令王吉见到后,决定帮他一把,就邀请司马相如来到临邛。
王吉把司马相如包装成一位世外高人的模样,不惜屈尊降贵,三顾茅庐,一次次邀请司马相如,不久,所有人都知道临邛来了个连县令的面子都不买的高人。
有一天,临邛首富卓王孙请王吉吃饭,王吉便邀请司马相如同去。司马相如照例称病推辞,这样,卓王孙只好亲自来请,司马相如半推半就,来到酒宴上。卓王孙出身冶铁世家,家中有矿,手里有钱,家僮千百名。虽然穷困潦倒,但司马相如好歹也在帝都漂了几年,在皇帝身边待过,而且也曾是“梁园”文艺青年中的一员人,气场自然与众不同。席间,县令王吉把一把琴放到相如面前。也许是多喝了几杯一时兴起,也许是心中早有预谋打定主意,相如低首抚琴弹了一曲《凤求凰》。
当时,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新寡在家,弹弹琴,写写诗,日子过得心如止水,直到他听到司马相如的琴声之后。卓文君隔着帘子偷看司马相如,心中小鹿乱撞。
关于这首凤求凰究竟有没有词,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注明也并未引用。但后人宁可相信,这样一副经典的场面应该有词有曲。陈朝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时收录了两首词,其一中一个版本是这样的: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有位漂亮的女子,见了让人心难忘。
如果一天不见她,心中想得要发狂。
我像凤鸟高空飞,天下四海寻凰鸟。
可惜那位美人啊,不在我家东墙旁。
我以琴声代情语,姑且诉说我衷肠。
何时允诺我婚事,慰藉我心中彷徨。
望我德行与你配,携手同行成百年。
无法比翼双双飞,令我沦陷欲丧亡。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则是这样的: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凤鸟凤鸟回家乡,遨游四海寻凰鸟。
未遇凰鸟不知往,怎解登门之困惑。
有位美女在闺房,室近人远虐我肠。
怎样做交颈鸳鸯,凤鸟凰鸟同翱翔。
凰鸟凰鸟两相依,哺育生子做伴侣。
情投意合心和睦,夜半追随谁能知。
展双翼远走高飞,徒然相思心伤悲。
从这两首词的风格上看,的确很有可能是两汉文人托司马相如之名所作。
总之,司马相如的这首琴曲成功地弹到了卓文君的心里。后来,司马相如又找了个机会,给卓文君的丫鬟塞了个红包,让她从中牵线搭桥。
心有灵犀,一见钟情。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卓文君干了一件惊世骇俗,流传千古的恋爱故事。她选择了在深夜投奔司马相如,两个人连夜私奔,回到了成都司马相如的老家,虽然家徒四壁,一无所有,但两个人的在一起是日子是快乐的。
卓文君跟司马相如私奔,弄得卓王孙很下不来台,毕竟自己在临邛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久,两个人在成都实在过不下去了,竟然又返回成都,开了一家小酒馆。卓文君抛下千金小姐之身,当垆卖酒。相如也舍下文人的架子,穿着个犊鼻裤跑堂当伙计。
累虽然累点,但每天关了门,两个人喝喝小酒,唱唱歌,倒也快活。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哦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成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由此可见一斑。这一下,卓王孙更加没脸,整日闭门不出,甚至扬言要和卓文君断绝父女关系。可耐不住老婆一直吹枕边风和周围的人不断说情,卓王孙便分给二人“君僮百人,钱百万”。
司马相如这一来一回,既抱得美人归,又获得万贯家财,按理,这样吃软饭混一辈子也挺好。可司马相如注定不是这样的人。很快,他便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二春。
子虚乌有
汉景帝驾崩后,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汉武帝对枚乘的赋念念不忘,于是召他来京,结果枚乘经不起折腾,死在了半路上。汉武帝并不死心,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大为感叹:“可恨我不能与文章作者生在同一个时代啊。”恰好汉武帝的狗监杨得意与司马相如是同乡,狗监就是掌管皇家猎狗的官员,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弼马温有一拼。在杨得意的举荐下,司马相如再次来到长安。因为举荐司马相如,杨得意,这样一个狗监的名字得以流传下来。
见到汉武帝后,司马相如也不客气,对汉武帝说:“《子虚赋》描写诸侯打猎之事,并不算什么,且让我为您写一篇天子打猎赋。”
司马相如洋洋洒洒,挥笔写了《上林赋》。汉武帝读完以后,大为受用,当场封司马相如为郎官,陪侍皇帝左右。
还是让我们看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吧。
《子虚赋》和《上林赋》前后相连,借子虚、乌有、无是公三位人物,描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子虚赋》描写楚国使者子虚出使齐国,齐王有意炫富,大摆排场,邀请子虚打猎。打猎完毕后,子虚拜访乌有先生,谈及此事,恰好无是公也在,于是三人一起聊天。子虚便说起齐王意欲炫富,却被自己以楚王狩猎云梦泽的盛况怼了回去。乌有便询问详情。
子虚说,齐王派了一千辆兵车,来到东海之滨,抓兔子捕鹿追鸟兽。齐王便询问楚国打猎的状况。
这时,子虚小小地装了一下说,楚国有七个大泽,我因为官小,只见过最小的一个——云梦泽。
那里山势纵横,清泉奔流,矿石宝藏、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无数。楚王驾着马车,挥着鲸须旌旗,摇着明珠旗,箭无虚发,猎物如雨点般铺满一地。这时,郑国的美女骑着白马迎接楚王,两人一起泛舟清池。最后,楚王命人敲起六面大鼓,点起火把,尽情享受美食。
乌有先生听完,大不以为然。说,齐王邀请您打猎,本来想听听楚王的丰功伟绩,你却谈些奢侈靡费之事,齐王并不是答不上来,而是不屑于和您攀比啊。
再说《上林赋》,尽管过了许多年,但《上林赋》书接上文,又一场吹牛大赛下来,却毫不违和。
听完子虚和乌有先生的对话后,一旁的无是公笑了。你们齐楚两国,在这一点上做的都不够好。你们两个诸侯国,在一起不探讨君臣之义,却在游猎上比个高低,你们是没见过天子的上林苑。
天子的上林苑,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流其南,紫渊经其北。水流一路向东注入大湖,湖中游鱼如水晶,岸边水鸟无边际。山上满是离宫别馆,一抬手就能摸到天空,流星从门前划过,彩虹就挂窗栏上。
秋去冬来,天子打猎时,坐着象牙装饰的马车,驾着六条白龙马,拖着彩虹旌旗。天子御风而行,在天上捕捉飞禽。最后,天子来到上林苑极北之地,命人摆酒设宴。酒宴进行到一半,天子突然醒悟。自己如此奢靡,必会引得子孙效仿。于是,天子命人撤去酒宴,不再打猎,而把土地分给百姓,开仓放粮。又择吉日,命群臣奏言朝政得失。于是乎,天下太平,海晏河清。
子虚乌有皆汗颜。
子虚就是虚,乌有就是没有,无是公就是无事公,换句话说,这三个人就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路人甲,全篇大多用三人的对话叙事,且极尽夸张,从齐到楚再到天子上林苑,一浪高过一浪,结尾却幡然醒悟,卒章显志,曲终奏雅,有豹尾之力,而这也是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这两篇赋,一下子奠定了司马相如在两汉文学第一把交椅的地位,并被后人称为“赋圣”和“辞宗”。
白头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好像说的就是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并没有在文坛霸主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很快,他便迎来了一个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机会。公元前年,司马相如迎来一个跟偶像蔺相如一样出使的机会。
汉武帝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北御匈奴,南收南越,便派大臣唐蒙出使南越。唐蒙无意得知西南有个叫夜郎的地方,可以直抵南越。于是,汉武帝派他开发西南夷。由于唐蒙律法苛刻,且在修路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巴蜀地区政局不稳、人心慌慌。巴蜀是司马相如的老家,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去问责官吏,安抚百姓。司马相如倚马写就一篇《谕巴蜀檄》,向家乡父老宣传汉朝的政策。
这篇檄文大气磅礴,思维严谨,巴蜀地区的人民很买司马相如的账,或者很买他那篇《谕巴蜀檄》的账,很快安定下来。于是司马相如再次被委以重任,出使巴蜀,结果蜀郡的太守县令都亲自来迎接,这让卓王孙觉得很有面子,一高兴又分了一份家产给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有了名气之后,找他写赋的人踢破了门槛。其中最有名的要属陈皇后——陈阿娇,也就是金屋藏娇、长门买赋的主人公。
陈阿娇被立为皇后以后,恃宠而骄,却一直没有子嗣,后来,汉武帝宠幸歌女卫子夫,遭到陈阿娇嫉妒,便想陷害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后来更是在宫中施巫蛊之术,汉武帝废掉了陈阿娇的皇后之位,命她退居长门宫。
陈阿娇希望重新获得汉武帝的宠幸,便命人献上黄金百斤命司马相如作赋。于是,司马相如提笔写下千字《长门赋》。赋中满是受冷遇女子的悲苦,相传汉武帝看后感慨不已,陈阿娇也重新获得宠幸。《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梁萧统《昭明文选》,也有人认为这是有人假托司马相如之名而作,而历史上,陈阿娇也并未再获得宠幸。
直到宋朝,辛弃疾还拿长门买赋说事,写下一首《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和这篇《长门赋》一样充满谜团的还有卓文君的《白头吟》。传说司马相如事业实现二次腾飞以后,整个人便有些漂,竟然想纳一位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本是大家闺秀,诗词歌赋也不在话下,更与后世的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合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卓文君得知消息后,作了一首《白头吟》表明自己的心智。
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皑皑白如山上雪,皎洁就像云中月。
听说你已有二心,特来与你道个别。
今日相会饮斗酒,明早沟边两分别。
徘徊在那御沟上,沟水东西两边流。
孤寂凄凉又悲伤,我嫁你娶莫哭啼。
只愿得到一人心,白头到老不相离。
竹竿柔弱何等长,鱼尾摇动多欢畅!
男儿本应重义气,为何有钱就变坏?
也有人认为这首《白头吟》是典型的乐府诗,有人认为不应该产生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生活的时期。而另一首相传也是出自卓文君之手的数字诗《怨郎诗》就更不是她的手笔了。
公元前年,元狩五年,司马相如因为消渴疾,也就是糖尿病,免官在家。有一天,汉武帝想起,怕司马相如死后,书籍流散,就派人去他家中搜集书籍。那时候,司马相如已经死了,只留给汉武帝一篇《封禅书》,这篇文章深深影响了武帝日后的封禅行动。
司马相如死后,后世文人对其多有怀念,赋诗者众。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称相如为“乡人”,也就是老乡,同乡,并自称“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实际上,李白对司马相如的乡土文化、文学才华、政治理想、浪漫豪放情怀多有认同。词人苏轼则有不同看法,苏轼称相如开西南夷并写《封禅书》是为了“谄事武帝”,嘲笑他“死而不已”,并将他称为“孺子”和“小人”。在人品上,苏轼也对司马相如多有不耻,将相如“琴挑”文君与文君“夜奔”认为是预谋的“窃妻以逃”。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所谓“西汉文章两司马”是也。司马迁比司马相如小三十多岁。大概是同姓司马的缘故,司马迁在《史记》中不吝引用了司马相如的多篇赋,以文传人,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立体、生动的司马相如。整部《史记》和爱情有关的文字屈指可数。和前面《项羽本纪》里霸王别姬不同的是,司马迁不惜笔墨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恋的来龙去脉写得字字有情,句句有意。一个是英雄美人的悲剧,一个是才子佳人的喜剧。一首《垓下歌》,一曲《凤求凰》,成为后世舞台演绎的经典。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非对错,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延伸阅读:
给孩子写文学史的木鱼君给孩子们一束照亮文学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