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此时阳气最旺,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每年三伏天大多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今年的“三伏”时间为:7月11日至7月20日为初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
最近,西安的天气愈发炎热,40℃的高温炙烤着大地,各种冰镇的食物及冷饮成为大热天里防暑的利器,然而“三伏天不能吃冰,否则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的传言恐吓人心,部分人对冰冷食物望而止步……,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三伏天,究竟能吃冷饮吗?”
中医认为,“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三伏之时令,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之时。在机体阳气最旺时,一味用寒凉之品(冷饮、空调)加以抵抗,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从养生角度来看,夏日不吃寒凉的食物是对身体有益的,但少量摄入冰冷食物也无大碍,仅靠三伏天避免冰冷就能逼出体内多年寒气的说法明显夸张,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三伏天究竟能不能吃冷饮,还是由您的体质说了算!
01不宜吃冷饮的人群1、哮喘患者:由于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增高,在冷饮经过食管时,可能会使气管温度骤降,产生支气管收缩,可能会诱发哮喘;
2、牙齿敏感患者:由于各种口腔问题,让敏感的牙齿根部暴露在外,无论是吃冷的,还是热的食物,都可能会感到疼痛,这类患者尽可能避免摄入冰冷食物;
3、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多种多样,其中有些人就是一吃冰冷食物就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
4、生理期女性:研究表明,每当冰冷的食物进入人体胃部时,女性的子宫内膜血管就会发生强烈的收缩,从而导致月经量锐减,甚至发生闭经、痛经等症状,所以女性朋友们在生理期也一定不要贪凉哦!
5、消化不良人群:三伏天气温高,人体肤感温度高,突然摄入冰冷的食物,会引起胃黏膜血管的收缩,胃液分泌减少。而肠道在受冰冷的刺激下会加快蠕动,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现象。
6、糖尿病患者:很多冰淇淋或者其他冷饮中糖含量很高,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食用。另外,也正因为孩子对冰激凌的喜爱,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因此,家长应该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每日摄入冷饮的数量。
7、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来说,由于他们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在热天进食过凉的食物,人体不能尽快适应温差,会使血管遇冷骤然收缩,导致心脏、大脑等脏器加剧耗氧,以及身体血压波动,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症,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8、怀孕的准妈妈们:⑴担心冰淇淋或者其他冷饮中糖分过高引起血糖波动,尤其是妊娠期血糖偏高或者已经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⑵担心这类食物被李斯特菌感染,一旦感染了,可能会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早产、死产或者新生儿脑膜炎等严重的后果;⑶摄入冷饮可能会损伤脾胃阳气,使寒气内生,发生腹痛、腹泻等症状。尤其在怀孕晚期,孕妇的胃黏膜充血,如果过量吃冰凉的食物,胃黏膜受到刺激后很容易引发急性胃炎、腹泻等,有的还会呕吐,在这种刺激下很可能引起宫缩、导致早产。
9、正在努力减肥的您:你懂的。
02如何打开正确的吃冷饮模式?1、饭前饭后不要吃:如果要吃冷饮,最好选在中午到下午3时,此时是一天当中暑气最盛,也是人体热力最强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是,吃冷饮要避开饭前或饭后1小时,以避免在短时间内冷热食物交替刺激肠胃。
2、剧烈运动后不要吃:剧烈运动过摄入过多的冷饮,会使机体突然出现内冷外热的情况,从而失去平衡,影响健康。冷饮进入体内,体内温度骤然下降,暑热积聚体内某些部位无法散发,使得中暑的几率加倍。
3、不要吃太快:冷饮最好能细细品味,慢慢咽下,这样对胃肠刺激较小。
4、不要吃太多:冷饮吃得过多,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并刺激肠道,使蠕动亢进,缩短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
5、忌吃不卫生的冷饮:由于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化脓性葡萄球菌均能在零下°的低温下生存。因此,吃了不卫生的冷饮,也会危害身体健康。因此,要去正规超市挑选有品质保障的食物。
三伏天,酷暑难耐,能不能吃冷饮,还是您的身体说了算,如果条件允许,少吃点也无妨。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