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皲裂医院咨询 http://m.39.net/disease/a_8583208.html
现如今,肠炎患者日益增多,肠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可有血便、恶心、呕吐、发热等。肠炎这种肠道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一旦确诊,就要及时治疗。但是生活中要注意科学饮食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康复。今天我们主要为大家解说下肠炎的误区有哪些,用来帮助肠炎患者正确预防治疗。
误区一:拉肚子=小事=不用吃药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但你知道吗,严重腹泻可能危及健康和生命,每年约76万例儿童死于腹泻病,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病因。千万不要对这种“小病”掉以轻心。
大多数的急性腹泻不用吃药就可以自愈,尤其是胃肠受到寒冷刺激引起的腹泻,一次或两三次水样粪便后就可自行好转。但如果急性腹泻伴有发热、腹泻持续两天以上,或重复发生;腹泻伴有频繁呕吐;排泄物是血便或黏液便;出现严重水样便,频次或每次便量都很大,同时伴有严重口渴、少尿、皮肤干燥起皱、双眼下陷等脱水症状要给予相当重视,必须医院就医治疗。
秋季来临,肠炎患者需要知道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都是拉肚子,治疗大不同,不同的病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个人不容易判断,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医院就医。
误区二:只重视药物治疗——忽视营养补充和心理调适
有些结肠炎、直肠炎的治疗决不是单纯靠药物治疗就能解决的,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常有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此时采取禁食、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增加氨基酸、脂肪乳、多种维生素对病人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能使病人的消化道得到暂时的休息,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另一方面,补充营养和维生素增强了病人的抗病能力。病情好转后,仍要注意多进食富含营养的食物。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与加重常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缓解期的病人应远离股市、麻将桌、娱乐场所等,避免精神刺激,减轻心理压力,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营养补充和心理调适,这对稳定病情、预防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误区三:用药见效后未能巩固——中途停药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经过积极的内科治疗后,病情常能得到控制。病情缓解后仍需继续治疗。由于病程长,有的病人不能坚持服药;也有的病人自我感觉良好,擅自中途停药,这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肠镜检查发现,慢性持续型或复发缓解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大肠粘膜出现萎缩性改变,色彩变得苍白,血管纹理紊乱,粘膜干燥无光泽。也就是说,即使病人自我感觉良好,也仍然有复发的可能,要巩固治疗效果,切不可中途停药,直至完全恢复健康。
误区四:腹泻就是结肠炎——盲目服药
结肠炎、直肠炎能引起腹泻,而腹泻并非都是结肠炎、直肠炎。患的明明不是结肠炎,而长期盲目服用治疗结肠炎药物的病人并非少见。
事实上,腹泻不仅常见于结肠炎、直肠炎,更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结肠并无炎症改变。病人主要有左下腹部疼痛、稀便、便中带粘液、着凉后加重,或者有排羊粪球样便、排便后腹痛缓解等特点,化验大便、钡灌肠和电子肠镜检查均无异常,服用治疗结肠炎的药物无明显疗效。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精神刺激、摆脱烦躁、焦虑、愤怒的情绪常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误区五:肠炎多吃素食——不敢吃荤腥
有的患者害怕鱼腥油腻等不易消化,长期吃素食或者易消化的稀饭或烂面条。长此以往,病人一般多较消瘦,有的会出现贫血、血浆蛋白低下,抗病能力也下降,导致病体更难恢复。
同时,素食中含纤维素较多,可促进胃肠蠕动,可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对腹泻、大便稀溏为主的结肠炎患者并不合适;过多、较硬的纤维素还会对结肠炎的炎症、溃疡病变处有较大的刺激,反而不利于肠道病变的恢复。
慢性肠炎患者饮食中应适当增加瘦肉、鱼、蛋、菌类等,只要不过多,不太油腻,增加荤食时慢慢增加,用不着担心消化不良等。
误区六:慢性结肠炎肯定有腹泻症状
有的患者认为结肠炎患者一定有腹泻症状,自己大便干结难解,肯定不会是“慢性结肠炎”。因此不理解自己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却被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原来“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是一种病理诊断,主要依据是结肠的某一段或全部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有轻度至重度炎症。虽然大部分“慢性结肠炎”患者可见到腹泻、大便稀溏等症状,但有个别患者却表现为大便干结或大便困难。因此,大便干结与“慢性结肠炎”的诊断并不矛盾。
对于肠炎不少人存在以上所述的认识误区,这些认识误区,会让疾病更加严重。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影响身体健康。大家对这些知识做了了解后,一定要改变认识,走出误区。另外,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在饮食上,一定要多注意,尽量选择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也要注重加强锻炼,早日恢复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