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每20个人才有1人确诊,大量患者被错诊、漏诊,在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阿斯利康中国支持的首届“肠享新声”肠道疾病医生教育项目上,多位国内消化领域专家表示,肠易激综合征(IBS)始终未被大众认识,大部分患者仍在院外,仅有22.4%医院就诊[1];许多患者确诊时已患病多年,高达43%的病患诊断延迟至少5年[2]。
每20个人才有1人确诊,大量患者被错诊、漏诊,在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阿斯利康中国支持的首届“肠享新声”肠道疾病医生教育项目上,多位国内消化领域专家表示,肠易激综合征(IBS)始终未被大众认识,大部分患者仍在院外,仅有22.4%医院就诊[1];许多患者确诊时已患病多年,高达43%的病患诊断延迟至少5年[2]。
腹胀、腹痛和腹部不适是患者就诊的主诉症状之一,当这些症状伴随便秘时则可能被归咎于普通的功能性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常被忽略。事实上,作为IBS的亚型之一,IBS-C的主要表现就是反复发作的便秘,并伴随与排便有关的腹痛、腹胀和腹部不适等症状。
IBS-C约占IBS总患病人数的15%[3],也就是说在中国至少有1,万人深受困扰,但往往20个IBS患者在中国仅有1位可以被明确诊断[4]。IBS-C极易反复发作加之又被大量错诊、漏诊,导致了患者的症状反复发作。
医院消化科主任侯晓华教授指出:“大部分IBS-C患者没有得到正确诊断,许多人误以为自己患的是普通便秘,自行购买通便产品以暂时缓解症状,错误使用泻药。事实上,两种疾病有所不同,IBS-C患者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表现突出,且排便后腹痛症状多能改善。因此,提高对便秘、腹痛、腹胀等症状的重视,是识别IBS-C的关键所在1。
因此,专家呼吁患者发现自身有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并伴随着排便频率或性状改变等问题时,应主动加强锻炼、减少烟酒摄入、避免高脂肪以及辛辣食物、注意睡眠以及补充膳食纤维以改善症状。同时,应将IBS-C的患病可能纳入考虑,医院就医,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正确的药物治疗。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旻湖教授也指出,“功能性肠病在我国极为常见,由于普遍存在症状的重叠,导致许多患者没有获得精准的诊断与治疗。在第16个世界肠道健康日,希望借助肠道疾病医生教育项目肠道健康论坛,共同研讨肠道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临床诊治经验,共同聚焦肠道健康。”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36(5):-.
[2]HuliszD.Theburdenofillnessofirritablebowelsyndrome:currentchallengesandhopeforthefuture.JManagCarePharm.;10(4):309.doi:10./jmcp..10.4.
[3]张璐,段丽萍,刘懿萱,等.中国人群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53(12):-.DOI:10./cma.j.issn.-..12..
[4]TaoBai,etal.prevalenceanddiagnosisrateofirritablebowelsyndromeinadultgastroenterologyoutpatientsinchina:thelingostudy.PresentationNumber:Su;DDW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