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宝宝肛门处怎么有东西脱出来

有些家长在宝宝排便时观察到粘膜样肿块状的东西脱到肛门口或肛门外,排便后可以自行回复,感到非常紧,医院就诊。

家长们所担心的“脱肛”有称为直肠脱垂,即肛管、直肠粘膜或全层甚至乙状结肠脱出肛门以外。

小儿直肠脱垂以1-3岁幼儿多见的一种疾病,需要正确的防护。

脱肛有原因

引起小儿直肠脱垂的病因很多,与全身和肛门直肠局部因素都有关系。

3岁以下的孩子,骶管弯曲度还没形成,直肠处于垂直位,就是说直肠没骶骨支持,所以腹腔压力增高到一定的程度,直肠就容易往下滑动,这是婴儿容易脱肛的主要原因。

小儿营养不良,坐骨直肠窝脂肪减少,盆腔支持组织发育不全,肌肉收缩力弱,直肠也容易自肛门口脱出。

此外,如果患儿便秘、腹泻、百日咳、包茎、膀胱结石,这些疾病都能导致腹压增高,诱发脱肛。

脱肛危害大

其实对于宝宝来说由于有肿物自肛内反复脱出,会有肛门下坠及排便不尽的症状,所以导致大便时间延长,次数增多,更加重了直肠脱垂的程度。

并可合并尿频、肛周分泌物增多、肛周湿疹等刺激症状及烦躁不安等精神表现,使患儿产生了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

另外随着直肠脱垂的程度加重,有些患儿即使不排便也会出现肛门脱出肿块,脱出的粘膜反复摩擦发生出血、糜烂甚至坏死等并发症。

另外,腹内压长期增高或突然增高,均可促成直肠脱垂。

如长期便秘、腹泻、长期慢性咳嗽、包茎等。

还有一小部分儿童是由于某些腰骶部疾病(脊髓脊膜膨出)或手术、意外造成直肠周围肌肉、神经功能损伤,而发生直肠脱垂。

脱肛的五种疗法

1

对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引起的脱肛要给以充足的营养食物,如鸡蛋、虾蟹、海鱼、瘦肉、豆类、米面、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营养,增强肛周肌肉收缩力,使脱肛好转。

2

对于便秘、腹泻或咳嗽引起的脱肛,把这些病治好了,脱肛亦可好转。

3

小儿脱肛可用手按揉,遇有肛门周围肿痛时,可用热水坐浴,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脱肛复原。

按揉无效采取手法复位。

方法是:让患儿侧卧,尽量安抚不让其哭闹,然后用食、中、拇三指揿推脱出的顶端,即可回纳。

回纳后,可用一个棉球堵住肛门,再用橡皮膏将两臀部粘紧靠拢固定,并卧床休息。

治疗期间注意改善患儿的生活规律,增强营养,并培养定时大便的习惯。

4

中药治疗婴儿脱肛的基本原则是补气升提、涩肠固脱。

常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黄芪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5克,枳壳5克,诃子肉5克,升麻3克,柴胡3克。

久泻久痢可加金樱子5克;兼食积腹胀可加谷、麦芽各10克,神曲10克;便秘加火麻仁5克,瓜蒌仁5克。

上方每日煎服1剂,分2次服。

外用取五倍子15克、明矾10克、黄芩10克,加水煎取药液毫升,乘热先熏,待温后洗浴局部。

也可用五倍子煎汤熏洗。

最后取白矾末搽在肛门上,可预防脱肛复发。

对于较大孩子可以用中药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敷或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塞入肛门进行治疗。

5

宝宝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可在5岁前自愈。

若患病时间较长,病情较重,保守治疗不见效,或5岁前仍未自愈者,可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

只有少数年长儿童程度比较重的直肠脱垂经保守、注射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家长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如果宝宝还小,脱垂程度也不重,只需要排便后给宝宝清洗肛门。

注意调整宝宝饮食,营养均衡,改变营养不良状况,避免便秘、腹泻的情况出现,如果宝宝腹泻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可以引起直肠与周围组织分离,直肠周围支持组织松弛,不能固涩,而发生直肠脱垂。

所以当小儿出现腹泻时应及时治疗。

此外,不要让宝宝排便时间过长,特别是不要养成排便时看电视、看书、讲故事的不良习惯。

2

对于小宝宝不要经常把便。

已有脱垂的患儿尽量不蹲位排便,可以坐高盆排便。

有些家长怕宝宝上幼儿园以后排大便麻烦,要求手术治疗,其实多数患儿可以在上学前自愈,家长不必操之过急。

只要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好,做好宝宝的心理工作,加上保守治疗,宝宝到幼儿园是没有问题的。

你也许还会想了解

贫血丨举止怪异说脏话丨疱疹咽峡炎丨口腔护理丨性早熟丨秋季食补丨饮食误区丨矮小丨呕吐丨咳嗽丨常见外用药丨积食丨智力丨淋巴结肿大丨吮吸手指丨新生儿护理丨断奶丨食疗丨皮炎丨肚子痛丨西药丨中药丨小儿近视丨哮喘丨喂药技巧丨小儿包皮丨尿床丨小儿肥胖丨小儿逆反丨小儿妇科病丨恋物丨奶粉过敏丨红屁股丨婴儿猝死丨母乳喂养

本文作者:

医院时毓民教授

如果您有关于育儿相关问题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ty/8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