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院的后门出来,已经两天两夜没睡觉了,拖着沉重的步子顶着发晕的脑袋想赶快回家,但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石榴花从墙边探出头来,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记起了杨万里的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眼前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石榴花。我凑上前去,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花红叶绿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绽放。开着开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不测命运、无妄之灾,友情亲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落红满地胭脂冷,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天,它也许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代替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
满地落红让我顿时生出感念,草木是什么呢?草木是季候的甜美句点,是年份的诗词断行,它见证过人们坐在谷仓里痛饮春醪的沉酣时刻,也目睹了人世间最宏大无常的生死歌谣。当人生变成一条有去无回的缥缈长线,而幸好草木有陪伴,四季有轮回,他们在每一个人的命途上结绳记事。所以草木不是草木,草木是你需要刻度,刻度也需要你,是相爱的人必须记得,是相知的人等待回首,是远行的人需要回到故乡,遭逢那记忆深处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在这党校的老院子,忽然记起二十多年前也曾有见过这样的情景。可是,后来园林改造都被不明原因连根拔起了,因为看着悲伤,天天门前经也没再进去过。今天,突然远远看见,烟雨濛濛中,那一朵朵罕见的大红色,把一条僻静的小街,生生地衬出了气象。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摸了摸红色的花舱,我从小就觉得,红色系的花几乎没有弱者,尤其是石榴花那种大大的正红色,虽然极其不规整。但如果一定要说,能有什么花从开苞到凋败都一直不被人讨厌,只能是红色系的花,而石榴花即红花中的佼佼者,它的那种感觉类似夫子朱熹形容的:“动物有血气,故能知。植物虽不可言知,然一般生意,亦可默见……尝观一般花树,朝日照曜之时,欣欣向荣,有这生意,皮包不住,自迸出来。若枯枝老树,便觉憔悴,盖气行已过也。”石榴花就属于天性欣欣向荣的,皮都包不住的生命力,哪怕是雨打风吹,也生不出丁点憔悴破败感,是永远的少年人。
每年立夏,西安的石榴花是开得正艳时,鲜红夹着翠绿,生机勃发,浓烈得像初夏的天气,香味虽不是从这棵妖娆的树上发出,但着实喜庆的样貌,足以使人也心花怒放起来。树枝上的花萼还是豌豆大的小红粒,光滑而鲜亮,像攥紧的小拳头,结实有力。如果说石榴花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首当其冲的是这坚实的花萼,等到花谢了,果实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结出来。花萼除了结实,形状也很独特,有些状若葫芦,呈筒状,所以石榴花看起来是矩圆形或倒卵形,这是桃金娘目花草的共同特点。
每个节气,都像一枚枚闪闪发光的纽扣,牢牢地钉在时间的宽袍大袖上。解开一枚扣子,就能窥见一寸世事的鲜活肉身。时间之快,仿佛春分还是几天前的事情,眨眼就奔夏天了。人如果没有节气,人们过日子就会变成一种冗长的繁重的负担。中国文化里,反而是美好的节气,能催促人感念生活,哪怕只是一个立夏节候,哪怕要辛苦地工作,仍要觉得,风日是晴好得不像真的。
石榴树,初春绿叶婀娜多姿,仲夏繁花鲜红如火,深秋硕果高挂枝头,寒冬虬枝古朴苍劲,是四季皆美的观赏花木。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以及住宅小区的院落里,到处都能看到石榴树、石榴花的倩影。当然初夏时节,石榴花是古城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石榴花经张骞从西域地区带回中土后,便扎根繁衍。唐元稹点明了它的由来,“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因石榴花属“贡品”,较为珍贵,汉时仅在长安的上林苑和临潼温泉宫种植,专供皇室观赏。到了唐代开始发展起来,孔绍安曾在唐高祖李渊的侍宴上作有一首应诏诗,“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可见,皇家宫苑对石榴花是多么推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此后,长安城内“榴花满城郭”的盛景便渐渐出现了。如此算来,咱们陕西的石榴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了。
西安的市花是石榴花,满城开遍时尽心荼蘼,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官丰腴,端丽正红,简直是把整座城开得天雷勾地火,像轰轰烈烈的一派宣言。这种大吉大利的“红花”有一种成熟美,我想成熟美指尤其是人的精神方面的成长,与成长区别,是指人类精神层面的进步与升华。每个人都会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成熟。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个孤岛,世界上每个人的痛,都是我们所有人的痛。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对相同的事件,都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所以亲爱的孩子,我们要训练自己的是:尽可能地站在更多的角度,去理解更多的观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审视自己的观点,去包容他人的观点,去坚守自己的观点,还有,调整自己的观点。
居里夫人说,17岁时你不漂亮,可以怪罪于母亲没有遗传好的容貌;但是30岁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责怪自己,因为在那么漫长的日子里,你没有往生命里注入新的东西。我的理解是,30岁之后要好看,要有丰富、安静、包容、美丽的成熟的内心世界。就像石榴花就算谢了,石榴果点点缀缀,如彩色的圆圆的铜铃,挂在密密匝匝的枝杆间,挂在繁茂的绿叶中,更是成熟的美。
相传石榴花的花神是钟馗,在疾病最容易传播的五月,“鬼王”锺道便成为人们信仰的主要对象,生前性情十分暴烈正直的锺道,死后更誓言除尽天下妖魔鬼怪。其嫉恶如仇的火样性格恰如石榴迎火而出的敢为性情,也是一种成熟美。敢,勇也,为,做事果断,冲破束缚去思考问题并付诸于行动。
丹华照灿,晔晔萤萤。石榴花艳丽的色彩,丰满的花姿,以及人们广泛的栽培,引得文人雅士争相吟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咏榴诗”,其中以赞美红色石榴花的最具特色。石榴花盛开时,好似一簇簇跳动的火焰,动人心魄,因而有许多诗人将石榴花比喻为火,如“燃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南朝梁·萧绎)”“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元稹“风翻一树火,电转五云车(《感石榴二十韵》)”、苏轼“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阮郎归·初夏》)”。还有将石榴花比喻为胭脂的,“晚照酒生娇面,新妆睡污胭脂(宋·陈师道《西江月·咏榴花》)”、“绛帐垂罗袖,红房出粉腮(清·吴伟业《石榴》)”。也有将石榴花比喻为红霞的,如宋代吴琚的“晚霞犹在绿荫中”、明代杨升庵的“朵朵如霞明照眼”。值得一提的是,唐杜牧在《山石榴》诗中写道:“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诗人并没有直接说明石榴花为红色,他看到窈窕淑女的发簪上别着石榴花,很是纠结,哎,石榴花的红艳似火会不会烧坏你的翠簪和秀发啊?真可谓是奇想迭出、妙趣横生。还有,韩愈的“五月榴花照眼明”,仅用“照眼明”三个字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的景象,生动而传神,千古传诵。
纵观所有的写石榴花的诗词,我还是最喜欢元张昱“美人应自惜年华,庭院沈沈锁暮霞。只有旧时鹦鹉见,春衫曾似石榴花。”似乎是在读到此诗的许多年后的某个时刻,我才幡然悟得这个句子里的意思,当人生变成一条有去无回的缥缈长线,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自惜年华善养浩然之气。而究竟何以养出浩然之气,区别于邪,正气在,邪气进不来,正以祛邪。正气足的人,易形成大的气场、大的格局、大的气派。成熟的人一定要明白责任和担当是有区别的,责任是被动的是痛苦的,而担当是主动的是幸福的。自惜年华善养浩然之气,关键在于担当两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