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行业一直以来深受政影响,同时,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革。对在华跨国企业来说,如何顺应发展潮流,制定和调整各方面策略,这对抢占市场、更好地扩展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阿斯利康如何适应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变革?对于创新有怎样的理解?9月23日,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冯佶出席年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期间接受E药经理人专访,并对此做出解答。
E药经理人:一系列变革措施正在阿斯利康内部进行着。它们是针对内部的自我调试还是针对外部的试验?
冯佶:阿斯利康在过去若干年间一直是通过变革不断发展壮大。从企业内部层面看,研发、商业模式和人才三方面成为当前阿斯利康正经历着的主要变革。
首先在研发方面,过去,阿斯利康主要将全球领先产品引进中国,而现在,中国本土研发也成为阿斯利康研发创新的重点。现在阿斯利康已经有四个国家1.1类新药处在研发或者是临床申请的过程当中。所以阿斯利康的研发创新已不仅仅是从全球引进到中国,而且是从中国发展到全球。
在商业模式方面,阿斯利康也在做出新的突破和尝试。此前,我们注重“以产品为中心”,那么就是要确保更多产品的销售,而当前调整为“以患者为中心”,建立诊疗一体化模式。阿斯利康近期在无锡打造了中国商业创新中心,这一战略是把阿斯利康医政产学研等跨领域合作方的资源,以及资金链上下打通,打造医患从预防、诊断、治疗、长期随访等端到端的健康长链条。
第三方面是人才发展的创新。中国市场是阿斯利康全球的第二大市场,阿斯利康中国在全球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长期战略的制高点地位。对于中国人才的发展,特别是从中国走向国际,也是阿斯利康在所有在华跨国药企中做的非常领先的。
E药经理人:阿斯利康在中国本土的研发创新具体包括哪些形式?
冯佶:阿斯利康中国的本土研发,一方面是自主研发,一方面是与国内企业合作研发。阿斯利康在上海设有全球研发中心们和全球临床中心,此外我们也与中国一些著名研发企业进行合作,目前阿斯利康与药明康德合作研发的2个新药已进入研究阶段,与和记黄埔合作的1个小分子化合物新药也在研发过程中。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这个可以确保未来我们的创新能从中国走向世界。
E药经理人:当前中国的医药创新环境发生了很多改变,一些跨国企业在调整在中国的研发策略。您认为,跨国药企调整研发模式,需要怎么做?
冯佶:对于阿斯利康,简单来说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接地气”。中国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特别是高发的心血管、呼吸、消化、肿瘤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人数众多,“接地气”就是说筛选符合中国这些病患特点的产品。
第二个是专业的人才。我们很多的人才从国外引进,具备留学背景,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加强与中国各个科学院校的合作,促进院校之间、院校和国际领先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很多这样的合作其实可以加速产品发展。此外,支持医药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基础教育,也是阿斯利康一直坚持的事。
E药经理人:阿斯利康中国的4个1.1类新药目前进展如何?未来3年从全球引进新产品的计划是怎样的?
冯佶:我们现在4个1.1类新药,罗沙司他刚刚向CFDA申请了上市许可,我们预期年第三季度有望获批。罗沙司他的上市将会极大改变目前治疗肾性贫血的患者的治疗,目前很多患者只能通过注射治疗,并且对心血管安全性有长期影响。我们相信我们的产品非常有前景,将是中国领先于美国、欧洲第一个上市的1.1类新药产品。另外3个1.1类新药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考虑到失败风险,这些产品距离上市还有一段时间,但是现在比较令人振奋的是都已经进入临床研究了。
我们期望未来每年能够有2个创新产品在中国上市,从本土诞生也好或是从全球引进也好。年,阿斯利康计划将罗沙司他和全球年销售已达10亿美元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药Linzss推向中国市场,我们针对一些现有产品的新适应症也在开发过程中。阿斯利康在中国未来三年上市的新产品值得期待。
E药经理人:您对阿斯利康中国过去一年的业绩表现怎么看?
冯佶:还是很满意的。过去一年我们有一些合作外包的产品,去除这个因素,阿斯利康中国的业绩增长将近18%了。在年上半年也是比较满意的,我们今年的新产品上市做的也非常好,特别是年3月刚上市的泰瑞沙,从申请上市到获批仅用了7个月,从批准到产品可及至患者用时23天,打破了阿斯利康的内部记录。
E药经理人:泰瑞沙是如何做到如此快速高效获批的?这一经验能否沿用到阿斯利康其他产品上?
冯佶:对这个问题,我们内部也总结讨论过。首先,最重要的是CFDA的审评审批的改革,优化了审评审批环节,加快了速度。此次改革内容有一点是对临床需求巨大且目前没有任何措施的疾病领域开放绿色通道,这为泰瑞沙的成功上市做了重要铺垫。另外,从阿斯利康全球到阿斯利康中国,从每一个肿瘤相关的到非肿瘤相关的各跨部门,大家都在紧盯这个事情,不浪费任何一个时间点。未来是否能按照这个获批速度目前也不好说,但是我们公司的员工都非常受这个产品获批的鼓舞,未来还会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尽快用上我们的创新产品。
E药经理人:阿斯利康在积极参与国家药价谈判,对于创新药进入药价谈判,这其中的量价关系问题您怎么看?关于这一决策,总部对于阿斯利康中国的期待如何?
冯佶:年我们参与了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易瑞沙率先降价。年,我们的倍林达、芙仕得和思瑞康三个产品也通过谈判纳入医保主动进行降价。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举措一定可以惠及更多的中国病患。
这是一个比较有挑战的决定,我们在过去多年进行内部讨论和实践,有时候的确还会受到总部的挑战,因为一旦进行,业绩可能不能够在短期内得到弥补。而事实证明,我们是可以看到持续增长的。虽然易瑞沙年价格降幅达50%左右,但今年有更多的患者获利了,并且年下半年业绩就可得到弥补。所以未来,我们还是会很好的进行评估,与总部沟通,确保我们在华的政策能更符合中国患者的需求。总部对阿斯利康中国的期待是,能够继续践行产品、商业模式和人才的创新。
E药经理人:自您5月份上任以来,处理的最重要的事是哪些?未来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冯佶:除了继续推进阿斯利康内部变革创新,接下里最重要的是确保我们的产品在中国的可及性。确保可及性侧重在两个问题上,一方面,阿斯利康新上市医院、政策等准入大关;另一方面是顺应国家医疗改革,如何将阿斯利康相对成熟的价廉物美产品更快、更多地下沉到更偏远、更基层的区域。此外,阿斯利康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跨国药企之一,有责任和义务配合政府在医疗改革过程当中扮演好我们的角色,能够提供建议和智慧。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服用甘露聚糖肽后会不会出现副作用白癜风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