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疾病领导者”
老膏家
你们知道吗?“亚健康”人群中患有肠易激综合征占10%~15%,其中患者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尤以女性占多数。而“亚健康”表现中的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忧郁焦虑、胸闷心悸、失眠健忘、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腰背酸痛、易感疾病等,这些都是促使肠易激综合征加重的原因。
肠易激综合征经常会听到有些人抱怨自己的肠子很“娇气”,那么什么是“娇气”的肠子呢?简单地说就是肠道比较敏感。比如说,大家吃一样的东西,吃完以后别人都没事,可是自己就会腹痛、腹泻;或是情绪紧张时也会出现腹痛、腹胀,但腹痛、腹胀在排便排气后就会稍有好转;也有一部分病人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医学上将此种疾病统称为肠易激综合征。
请大家进行一个小测试:
你是否存在腹痛或腹部不适反复发作,而排便后症状改善的现象;
紧张或焦虑时,是否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同时伴有粪便外观改变的现象;
以上的情况是否已经持续超过6个月;
以上情况最近3个月内每月是否至少发生3天。
如果以上四条都符合,则可以初步确定,您已经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病症,目前在中国的发病率在10%~15%左右;西方国家的发病率约10%~30%。主要包括胃肠道功能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微生态、心理因素及饮食因素等。
早发现早治疗肠道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所以他也会“激动”,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由心理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等因素导致。所以有些“业内的人士”会告诉你这是心理疾病,这话从理论上说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若你单单只采用“心理疗法”,那你的肠可就是别想好了!
这种疾病不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它的主要症状只是腹泻、频繁稀便,经常有紧急排出大便感,或者便秘、排便困难、排便减少,或是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该病一般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特点是病史长,时好时坏。学生、公务员、白领、知识分子等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尤其高发,女性比男性更常见。然而,肠易激综合征的就医治疗率却相当低。主要原因是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以为自己只是偶感不适,随意服用一些消化类药物,甚至随便服用抗生素,忽视了其是慢性肠胃病反复发作的表现,因此往往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多项维度评估“虽然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会发展或演变成恶性疾病,但作为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功能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根据生活质量自测量表测出的结果,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7项维度得分均远低于健康人平均水平。
调整情绪调节饮食从饮食上来说,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品和奶制品等不当饮食会成为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诱因,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
心理因素对胃肠道功能也有显著影响,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都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情绪障碍,如躯体性焦虑或抑郁。
放松的心态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治疗的首要条件。改变心态,改变生活和工作状态,症状便会有明显改善。同时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避免摄入过量的脂肪和刺激性食物,像是咖啡、酒精之类的;尽量少吃产气的食品,如奶制品、大豆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基础。患者应该保持规律作息、充分的睡眠,戒烟戒酒,同时还应进行一些“有利于肠”的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等。
疗法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激惹性。
在这方面西医尚缺乏特异性治疗,中医则针对病因病机,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中医认为本病由于内伤情志,外感六淫等原因,导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肠道气机不畅,传导失司而发病。病位在肠,与脾、肝、肾关系密切。主要治法有疏肝健脾、润肠通便、清热化湿、健脾益气、温补脾肾等。
由于肠易激综合征已经导致了我们的肠很是“娇气”所以这个时候选用外用的膏药贴敷是最靠谱的疗法。小编推荐隔蒜贴敷法:选神阙、气海穴,将大蒜切片盖穴位,然后将手工黑膏药贴敷其上即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使用热水袋或者暖宝对贴敷膏药出进行“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