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较常见的与精神因素有关,以腹痛、腹胀、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为主症的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生活质量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一般来说,中青年是高发人群,其中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由于其发病涉及精神、饮食、感染、神经等诸多因素,西药作用局限,尚不能取得理想疗效;而中医针灸由于着眼于整体观治疗疗效肯定,副作用少,故在治疗本病上有广阔的前景。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一、腹痛
几乎所有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二、便秘
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
三、腹泻
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多带有黏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黏液量很多,但绝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有情志失调、饮食所伤、感受外邪、脏腑虚弱等几个方面,肝郁脾虚是IBS的主要病机,脾虚以脾气虚、脾阳虚为主,肝郁易郁而化热。而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好发因素。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通腑调肠,取穴以脾、胃、大肠经的经穴为主穴,采用针刺或艾灸或针灸结合等方式,以达到治疗目的。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虽然易反复,但是它是可以治愈的,不会引起癌变,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伤害。因此,患者应树立可以战胜该病的信息,妥善处理和正确对待生活、工作等环境中的不利因素,积极消除精神和心理上的障碍。另外,肠易激综合征的某些慢性症状,比较容易和其他肠道疾病症状混淆,患者医院检查,以免并发其他器质病变的产生。
权珊珊
主治医师,针灸推拿学硕士,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擅长综合运用针刺、艾灸、拔罐、刺络放血、火针、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治疗手段治疗偏瘫、面瘫、失眠、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厌食、呃逆、便秘、腹泻、关节骨痛、咳嗽、哮喘等。
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