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其特点是肠壁无结构上的炎症病理改变,但整个肠道对各种刺激的生理反应有反常的现象;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及腹泻和便秘交替,有时粪便中含有大量黏液。本病虽然不属于肠道器质性病变,但病情严重时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大部分病例可以缓解,但仍可复发。
(1)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精神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患者精神状态的变化往往引起疾病的发作或加重,如过度疲劳、情绪紧张等均可构成本病的不良刺激因素,起到诱发或加重症状的作用,最近认识到免疫调节紊乱与本病的发生有重要关系。
(2)临床表现:本病的病程呈慢性或反复性发作,其中以结肠运动功能障碍为主。有时也伴有小肠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阵发性肠绞痛,一般多在进食后或饮冷饮后发作或加重,排便、排气或腹部热敷后缓解,疼痛在右下腹,结肠痉挛时,肠蠕动减弱,引起便秘,同时经常性或间歇性腹泻,多在早晚餐前后发生。
患者常有上腹部饱满、厌食、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及心跳、气短、胸闷、脸红、手足多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这些患者进行钡肠道造影和内镜检查均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之后,才考虑肠激惹综合征。
(3)一般治疗:因本病是功能性疾病,不能单靠药物治疗,而要采取综合性治疗。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体质,解除心理上的障碍,消除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另外,在药物治疗上,可以针对不同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如腹泻用止泻药,便秘时要通便等。
(4)高电位治疗仪治疗:高电位治疗是将人体置于高压交变电场中,通过电场赋予身体活力,净化血液,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身体状况。
医院陈文华报道,用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加针刺治疗后显效率57.5%,总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治疗后的显效率为31.2%,总有效率为75%,二组显效率比较,P0.05。
笔者进行免疫学观察,发现肠道激惹综合征的血清IgM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而IgG、IgA、C3、C4含量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经过高电位治疗加针刺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过高的IgM含量显著下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显著增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3+细胞数与正常组比较显著下降,T4+、T8+细胞比值明显增高。经高电位治疗加针刺治疗后T3+细胞数明显增加。T4+、T8+细胞的异常比值也得到有效地纠正。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而且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明显增强,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1,说明高电位治疗仪治疗结合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疗效,而且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表5-73~表5-75)。
表5-73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变化(x±s)
组别
IgG(mg/dl
IgA(mg/dl
IgM(mg/dl
C3(mg/dl
C4(mg/dl
高电位治疗①
.8±.5★
.1±61.5★
.1±89.4
80.4±32.1★
46.7±15.6★
+针刺组②
.7±.4+
.1±52.6+
.8±43.1★
70.6±26.5+
43.3±12.2+
针刺组①
.0±.1★
.6±74.7★
.0±50.4
90.1±26.5★
38.6±11.9★
针刺组②
.0±.1+
.1±51.7+
.3±42.6+
87.5±35.8+
43.4±10.8+
正常组
.9±.5
.41±54.9
.0±62.9
89.8±18.4
28.13±.8.3
表中①代表治疗前,②代表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1,+P0.05
表5-74高电位治疗仪治疗+针刺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变化(x±s)
n
淋巴细胞转化功能(cpm)
治疗前
20
.2±.9?
治疗后
20
.0±.5★
正常组
30
.0±.5
与正常组比较?P0.01,治疗前后自身比较★0.01
表5-75高电位治疗+针刺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x±s)
n
T3+(%)
T4(TH)%
T3+(Ts)(%)
T4+/T5+
治疗前
18
64.99±5.70#
43.47±4.97#
22.79±2.47?
1.93±0.19??
治疗后
18
70.70±5.36※
44.13±5.16※
27.47±3.89★
1.62±0.18★★
正常组
18
68.98±5.72
43.09±3.13
27.02±3.67
1.60±0.28
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5,??P0.01,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染P0.05,★P0.05,★★P0.01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