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快过去了,大部分地区都步入了凉爽的秋天。秋高气爽,景色也美,但是在这个时间,我们的身体非常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症状。比如,便秘高发期就要到了朋友们!
当然了,还有这样一群朋友,他们的肠道无视季节的变化,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肠道问题困扰,平时的排便状态几乎只有“便秘”和“拉肚子”两种。
肠道问题是很常见的问题,但是也很少有人拿这个当回事,除了蹲在马桶上的时间之外,也不会过多担心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健康的肠胃。
经常便秘或腹泻,虽然不至于到了严重病症的程度,但也绝不能不当回事。你很可能得了肠易激综合征(IBS)。
这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但没有组织结构和生化方面异常。该病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常常也会被误诊。
IBS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世界范围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
全球人群一般发病率为10%~20%,以中青年女性发病率较高,按罗马Ⅱ标准,平均年龄为52个月婴幼儿中IBS患病率为0.2%,4~18岁儿童中IBS患病率高达22%~45%。
而按Manning和罗马Ⅱ标准,我国中小学生患病率分别为53.5%及20.2%。姚敏[人名]等研究报道发现小学4~6年级、初中生及高中生患病率分别为37.85%、52.88%和65.48%。
肠易激与食物不耐受有关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肠易激是患病率是相当高的。平时肠道不健康的人,都应该注意一下自己是否患上了这个病。
如果真的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要从饮食方面开始调整。国外有研究表明,食物不耐受与IBS有密切关系。IBS不会因某种食物而发生,但可以因为某些食物而加重症状。在IBS患者中,有33%~66%的患者存在食物不耐受的情况。因此,饮食调整尤其重要。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对食物的不良反应,是指进食相关食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其发病率远远高于食物过敏。
食物不耐受多由日常摄入的食物引起,是IgG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与食物过敏不同,一般具有起病隐匿、迟发性的特点,多引起慢性病变影响全身各个系统,临床上通常以调整饮食治疗为主。
IBS剔除不耐受食物后的疗效
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数据表明,如果患者限制饮食,不吃自己不耐受的食物,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会显著减轻。通过剔除相关食物和脱敏治疗后能使63.2%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
StefaniniGF[人名]等通过排除饮食的方法对主要由食物不耐受引起的IBS患者进行治疗,一个月后发现60%的患者中与IBS有关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
Grazioli[人名]等对一部分食物不耐受的儿童IBS患者进行了排除饮食,一个月后发现87%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在对肠易激综合征在辨证使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剔除不耐受食物进行疗效观察,发现剔除不耐受食物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应答率。
食物不耐受这个概念虽然是近些年才得到普及的,但早在一百多年前,国外就对食物不耐受现象有了很多的研究:
年,从事环境医学的英国医师FrancesHare博士发现,许多疾病包括痛风、湿疹和绞痛病等均与食物有关,在去除有问题的食物之后,症状就会消失,这就是食物不耐受。
年,Firer等首先发现IgG参与了牛奶的过敏反应,随后,Tkaczyk等证实了人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上存在IgG特异性的高亲和力受体,IgG与该受体结合引发了IgG介导的变态反应,导致了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颗粒释放出组胺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
年,Zar等认为在IgG介导的变态反应中,IgG4是主要的参与者。IgG介导的免疫机制主要为III型超敏反应,发病迟缓,通常在摄入食物的24-小时后发病,因此IgG导致的过敏反应也被称作延迟过敏。
近年来,对食物特异性IgG介导的变态反应的逐步认识和深入研究,特别是诊断方法的改进使得很多病例有效的防治,得到世界范围内认可并迅速普及应用,国内也逐渐重视开展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检测。
食物不耐受通过一般的医疗手段很难被诊断出来,但我们可通过食物与非食物不耐受检测来调整饮食结构。
AMITA基因食物与非食物不耐受检测,通过非IgE介导测试进行检测,将影响你身体健康的不耐受食物找出来并生成检测报告。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检测报告上的结果进行合理化戒断,经过一个星期至数月的调整,一些因食物不耐受导致的症状会慢慢消退,身体情况会显著好转。
通过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和之后的戒断不仅能帮助IBS患者缓解症状,很多由食物不耐受引起的其他慢性疾病也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效果,因此,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发现食物不耐受这个概念对我们的好处是很大的。根据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并结合身体病症、病史、临床表现全面分析,可以使我们的饮食更精准。
编辑:AMITA基因
●END●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由AMITA基因编辑整理
小阿米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