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动物园和他的的动物们

前言

年8月29日,本着每周都尽量去不同地方转转的精神,前往北京动物园。选择去这里有几个原因:

一:多年没去过动物园了,倒是小学春游去了不少次长隆野生动物园和长鹿农庄。但那时太小了,重心在“园”而非“动物”。

二:长隆是私立的,票价高;而公立动物园我还没去过,可以对比下二者的差距。刚好又是首都,应该不会太差吧。说到票价,9.5元的动物园学生票简直是在做慈善,加上海洋馆也就85。

北区

从北门进入便到了北区,首先看了非洲象(濒危),两个栏杆隔开的露天场地分别有一只大象、小象。可能是11点的阳光已经有点毒辣,两只非洲象没精打采的极慢踱步,偶尔用鼻子卷点植物吃。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大象用他的象鼻,极度灵巧,原来是“小小”象鼻竟有4万块肌肉(人类全身也就多块)。

接着便去了旁边的园中园——北京海洋馆。首先是各种鱼类,高密度聚集在鱼缸中观感很震撼(比较喜欢巨骨舌鱼和红尾鲶在一起的那个)。我仔细观摩每种鱼,毕竟与日常接触得到的鱼可以说是天差地别,进化真是奇妙。有一个特殊展柜展示中国大鲵(极危),娃娃鱼,中国特产,生物活化石(遗憾的是带上生物活化石头衔的生物,很多都在最近几百年濒临灭绝或灭绝)。

到了鲨鱼区,各种鲨鱼齐聚一堂,实属颜值担当。鲨鱼区旁是两头白鲸,水质不知为何极度浑浊,而且活动空间相比其他鱼的区小很多,因为白鲸真的非常大、肥(壮)。而且白鲸极度活泼且灵活,水面有2个漂浮的小玩具,两头鲸就一直轮流咬它、带它潜水。白鲸与其他鱼的身体结构明显不同,毕竟是哺乳动物和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在水中扭动的身姿,或者说是腰,极度优美。但空间真的太小了,仿佛被关进一间封闭屋子只能不停循环玩2个玩具(看了挺久,一直玩竟然不厌?)。

上至二楼,门口是几个玻璃小展柜(参考珠宝店那种立式展柜),每个展柜里是一种小虾、小蟹(一半展柜仅有单个个体)。柜中只有中央有个小海螺/碎石堆/小珊瑚,供虾蟹们藏身,剩下80%的面积就是一片空地。这场景几乎就像三体人最后送给陈心的小宇宙,面积不大,而且你终归只能住在中间的小屋,剩下“无尽”但又“有禁”的荒地,和无尽的孤独。

二楼展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各种水母(太平洋海刺水母、海月水母等),配合不同的灯光美轮美奂、极度优雅,自由自在的舞动伞盖遨游。至少,我不会操心他们活的自不自在,低等生物也是一种幸福。

出了海洋馆,北区肯定还是要走完的。看到白犀牛,其貌不扬。一看牌子:野外灭绝。然后是河马,不幸正值正午,两只河马全埋在水中乘凉只漏出一点点背。最后是鹰山,一只鹰也看不到,可能都躲在密林中睡大觉。

西区

接着到了西区,我对羚羊、斑马、长颈鹿等反而提不起兴趣,因为他们的日子还挺滋润,超大活动范围、很多同伴,悠闲自在。然后到了人迹罕至的西南角,这里反而都是宝藏。各种鹿略呆的和你对视(就瞪你咋滴);小麂(jǐ)超级萌,走路姿势很特别仿佛垫着脚;以及一只双峰骆驼,他应该年纪大了,躺在靠栏杆附近的地上睡觉因为那里有个小土丘凸起可以当枕头。即使靠栏杆近意味着很多小朋友会冲他大喊大叫,但他真的睡的很香。

过了桥映入眼帘的便是猴区,各种猕猴(无危)、环尾狐猴(濒危)、北白颊长臂猿(极危)极度灵活,堪比人类的体操运动员,在木头架子和笼壁间旋转、飞行。玩累了就挂在笼壁最高处,我们在看他们,他们也在看我们。

旁边的猩猩山就无聊多了,同属人科的黑猩猩们都聚在树荫下思考人生,沉稳多了不像猴子亲戚们那么调皮。于是我长驱直入两栖动物馆,可能是这个馆年代有点久远了,里面的蛙、蛇、蟒、蜥,每种品种都只有一个极度逼仄的空间,等比例放大的话真的相当于人被关在监狱,加上昏暗老旧的黄光(这里纯粹是个人主观感觉,昏暗环境对这些生物而言是完全没问题的)令我十分难受。这些展柜五面是水泥墙,只有一面玻璃给人看,很多都只有单个生物在内,意味着被关进去的话可能这辈子绝大多数时间都再也见不到同类活物。

其中有一个小展柜是扬子鳄(极危),个头不大很不起眼(一种现存鳄类中体型很小、行动最迟钝、性情最温驯的鳄类)。正当我在仔细观察时,旁边一个中年人正在给年幼的儿子一本正经的介绍:“这是鳄鱼,可以扒了他的皮做皮带、皮鞋”。可怜的野生扬子鳄也是一种生物活化石,结果也在这几十年内即将也从极危走向野外灭绝。

这几只鬣蜥相对其他两栖动物很幸福

两栖动物馆出门后是企鹅馆,企鹅们都聚在远离玻璃墙的两个墙角,离游客远远的。随后我前往鸟苑,印象最深的是双角犀鸟(近危)。他年纪很大,上下嘴的壳都很多裂纹且不再是鲜亮均匀的黄色,像是一面原本黄色的墙掉了很多块漆,漏出里面白色的墙底。虽然他年纪大,但从毛色状况就可以感觉的到工作人员的悉心照顾。初看时,他头不动但眼睛斜转过来瞄了我一眼,随后继续目视前方,有点高傲且孤独,毕竟漫长岁月中可能都再也见不到同类,不大不小的笼子估计也限制了他飞翔。转了一圈后还是有点想念这只鸟,再看时,他已经缩回脖子在睡觉。即使旁边有小朋友对他叫,他也一动不动。

动物园里的野生鸟类也很多,虽然他们血统没那么“高贵”,但是相比旁边被囚禁在笼子里的伙伴,实在有点讽刺。

东区

鸟苑出来就是一些澳洲动物,很多都是来源于年奥运会澳大利亚捐赠的,因此年纪也大了。一路向东到了北极熊(易危)展区,毛色挺黄的躲在远离游客的角落,从北极被运过来也实在有点造化弄熊。旁边是个现代化的熊山,看了介绍熊山经过特殊设计改善熊居环境和游客观光体验。实际看下来也确实非常舒服,亚洲黑熊、灰熊等怡然自乐。

狮虎山肯定也是要去转一下的,可惜一圈转下来老虎狮子们都躲在山洞里睡大觉所以啥也看不到。南下就是豺、狼、狐。首先看到的是个斑鬣狗(低危),年纪也很大,和我对视了一会就继续睡觉了,有点苍凉感。

旁边的小狐狸也睡得很香,但这次不是因为年纪大——而是因为他们是夜行动物。

继续南下,有个老的鸟苑,环境相比新鸟苑差很多。新鸟苑是四面铁丝网的笼子(后方连通一个小屋,天气不好时可以进去),可以看到阳光、天空、两边其他笼子的同类;而老鸟苑是五面水泥墙,上下左右都是封闭的极度压抑。且因为屋檐特别长挡住了阳光,我估计可能是终日昏暗。

最后去的是大熊猫馆,需要额外买2.5元的门票,场内包含北京亚运馆和奥运馆。国宝不愧是国宝,绝大多数的野生动物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无危→近危→易危→濒危→极危→野外灭绝→灭绝,而大熊猫则实现了逆势发展,.9.4从濒危降为易危。两个场馆环境好、空间大,大熊猫们怡然自乐。最幸运的是和大熊猫“零距离”接触的体验:

结语

可能我吐槽了很多次有些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太人道,因为我总是换位思考:假如一个人被关在类似的环境会怎样。或许是我不应该用人的标准去衡量吧。

五个半小时的游览中,从非常多的细节可以看的出来工作人员是非常专业且认真负责的,已经尽全力让动物们活的更好。动物们健康状况都非常好(稍微有点经验便可从毛色判断),即使年纪大了也可以安享晚年。

北京动物园和他的的动物们,也许都在一起老去。

keke

自然选择号,前进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sz/8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