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 http://m.39.net/pf/bdfyy/bdfal/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科目二
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章学生心理辅导
都是重点哦~
1.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和考试焦虑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表现: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2)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表现:(1)情绪消极、悲观、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对生活的乐趣;(2)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没有期望;(3)动机缺乏、被动、缺乏热情;(4)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3)恐怖症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学生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主要表现: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颤抖、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4)强迫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3.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主要特征是: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2)学习困难综合症:又称学习障碍,即学习技能缺乏,指在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策略和技巧。(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哭闹,显得很不安宁。(4)儿童厌学症: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5)儿童强迫行为:在小学高年级男生中较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强迫洗手;强迫性计数;强迫性自我检查;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4.心理辅导的目标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5.心理辅导的原则、途径(1)心理辅导的原则①面向全体学生;②预防与发展相结合;③尊重与理解学生相结合;④学生主体性;⑤个别化对待;⑥整体性发展。(2)心理辅导的途径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③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⑤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活动;⑥开展小组辅导;⑦对学生进行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6.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①强化法:可以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②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③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④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或榜样⑤消退法:指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强化,使之渐趋削弱直到消失。⑥惩罚法: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⑦自我控制法: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①全身松弛训练(雅各布松首创):又称松弛训练,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②系统脱敏法(沃尔朴):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③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请求别人为自己做事;②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有不伤害对方;③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3)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艾利斯提出ABC理论:A是诱发性事件,B是个体对该事件的看法,C是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他认为,情绪(C)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A)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引起的。非理性信念的特征:①绝对化要求,通常以“必须”“应该”来表示;②过分概括化,即以一当十、以偏概全;(3)糟糕至极,认为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发生将会非常可怕。(4)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咨询师的基本治疗态度:①真诚;②无条件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