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骨错缝骶髂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胯骨错缝(骶髂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1~.9-94)。(1)有急性腰骶部扭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2)一侧或双侧腰骶部疼痛,不能弯腰,患侧下肢站立负重、行走抬腿困难,严重者疼痛向臀部和腹股沟处放射。(3)骶髂部有明显压痛,两侧髂后上棘不等高,“4”字试验阳性,床边试验阳性,髋膝屈曲试验及下肢后伸试验阳性,严重者可见腰骶部脊柱侧弯。根据髂后上棘的位置,患侧高者为向前错位,患侧低者为向后错位。(4)骨盆正位及骶髂关节双斜位X线摄片:患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无异常。2.西医诊断参照《欧盟骨盆带疼痛诊疗指南》(EuroSpine,,17:–.)。(1)多有外伤史或孕产史。(2)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处及臀外上方疼痛,可有下肢活动受限症状。行走时出现歪臀跛行,不能持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不能久坐,坐位时常以健侧臀部触椅。严重者甚至仰卧时不能伸直下肢,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3)检查可见骨盆倾斜,脊柱侧凸,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骶髂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患侧骶髂关节较健侧凸起或凹陷,有压痛、叩击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筋结;两侧髂后上棘、髂后下棘等骨性标志不对称,髂嵴不等高、骶棘不居中或骶沟不对称;两下肢有外观上的不等长。骨盆分离、挤压试验,“4”字试验,下肢后伸试验,单足站立试验等试验可出现阳性。(4)骨盆X线平片可见患侧骶髂关节间隙略为增宽,耻骨联合两侧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部分病人可见关节边缘增生或骨密度增高。其他间接征象可见两侧髂嵴左右不等高,髋骨左右不等宽,闭孔左右不对称,骶骨不居中。骶髂关节CT扫描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二)分期诊断1.急性期:表现为腰骶部及患侧下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转侧,不能入睡,咳嗽喷嚏疼痛加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缓解期:表现为腰骶部及患侧下肢疼痛、活动受限好转,但仍有酸痛,不能久坐久站久行,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3.康复期:表现为腰骶部及患侧下肢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久站久坐久行受限得到进一步改善,可从事基本日常生活工作,生活质量得以改善。(三)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腰骶痛骤作、疼痛剧烈,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2.寒湿阻络证:腰骶部冷痛重着,活动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疼痛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3.气血亏虚证:腰骶部酸痛,痛连臀腿,遇劳则甚,动作不利,体倦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无力。4.肝肾亏虚证:腰骶隐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腰肌酸软无力,腿膝乏力,喜揉喜按。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阳萎或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等,舌质红,脉沉细或细数。二、治疗方法(一)急性期1.严格卧硬板床休息。2.推拿治疗:此期以松解类手法与调整类手法治疗,主要以骶髂关节调整技术为主,恢复骨盆承载功能,操作时间不宜太长。(1)松解类手法①患者俯卧位,施?法法于患侧腰部膀胱经及臀部、下肢后侧5分钟,以臀部为重点。②患者俯卧位,以拇指按揉八髎、秩边、环跳、委中等穴,每穴30秒。③患者侧卧位,施?法于下肢外侧2分钟。④患者俯卧位,擦八髎,透热为度。(2)骶髂关节调整类手法1)传统调整技术:根据患者骶髂关节错位的情况选取不同的关节调整推拿技术。①调整向前错位的方法方法一:患者健侧卧位,身体靠近床边,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膝屈髋,医者面对面站立,一手按住患肩向后固定其躯体,另一手按住患膝向前向下作最大限度的揿压,借助杠杆作用,可使骶髂关节错动而复位。方法二: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侧,在作髋膝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的同时,用力向对侧季肋部顿压,然后于屈髋位作快速伸膝和下肢拔伸动作,反复3~5次。②调整向后错位的方法方法一:患者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髋屈膝,医者站在身后,一手向前抵住患侧骶髂关节,一手握住患侧踝部,向后拉至最大限度的同时,两手作相反方向的推拉。方法二: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健侧,一手向下压住患侧髂后上棘内侧,一手托起患侧下肢,两手对称用力,使患侧下肢后伸至最大限度,在下肢后伸扳动的同时,按髂后上棘内侧之手向外向上推动。此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响声。2)蛙式四步扳法本法对前错位、后错位者均可使用。第一步自体牵引势患者取俯卧位,在患侧髂前部垫一枕头,患侧下肢悬挂于治疗床外,自然下垂,不能用足着地支撑。利用患侧肢体的自身重量作自体牵引,牵引时间约10~15分钟。第二步极度屈膝屈髋势继上势,在自体牵引的姿势上,施术者以一手托起患侧膝部,作极度的屈膝屈髋运动,另一手按压患侧骶髂关节处,按压与屈膝屈髋同步进行,一按一屈重复3次,转第3步操作。第三步极度屈膝屈髋外展势继上势,在上述极度屈髋姿势的基础上,施术者托膝关节的手用力作“蛙式”外展扳动,按压骶髂关节部之手同时向下用力按压,再回到极度屈髋的姿势作重复极度外展法。按压与外展同步进行,一按一扳同步进行3次。转第4步操作。第四步外展后伸扳势继上势,在上述极度外展姿势的基础上,转为后伸扳法。施术者一手托起患肢膝部用力抬腿由外展姿态势转为后伸扳法,另一手同时向下掀压骶髂关节,再回复到屈髋屈膝极度外展姿势作重复后伸扳法。掀压与后伸同步进行,一扳一压同步进行3次。3)改良斜扳法调整髂骨向前错位手法:患者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伸膝屈髋,上侧之手抓住床沿,医者握住患者下侧手臂向斜上方牵拉,然后令患者松手,两手相抱,抓住对侧肩部,下侧下肢略屈髋,医者一手按患者肩部前推,另一手掌根按于坐骨结节处,令患者深吸气后徐徐呼出,在呼气过程中将脊柱扭转弹性限制位。在下一次呼气过程中,按肩部之手稳住躯干不动,按坐骨结节之手作一突发的扳动,用力方向为患者下颌与下侧肩关节连线的中点。调整髂骨向后错位手法:患者健侧卧位,下侧下肢伸直,患肢屈膝屈髋,上侧之手抓住床沿,医者握住患者下侧手臂向斜上方牵拉,然后令患者松手,两手相抱,抓住对侧肩部,下侧下肢略屈髋,医者一手按患者肩部前推,另一手掌根按于髂后上棘后扳,令患者深吸气后徐徐呼出,在呼气过程中将脊柱扭转至弹性限制位。在下一次呼气过程中,按肩部之手稳住躯干不动,按髂后上棘之手作一突发的扳动,用力方向指向患者股骨纵轴。3.针刺治疗:①体针取穴:腰痛、后溪、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上髎、中髎、次髎、环跳、委中。操作:毫针刺,泻法,得气感强烈后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②电针取穴:以上穴位,取2~4穴。操作: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采用连续波,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4.其他外治法:选用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治疗、贴敷疗法、理疗等。(1)中药熏蒸:患者仰卧位,腰骶部暴露于中医熏蒸床熏蒸口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2)中药热奄包治疗:患者俯卧位,中药包蒸(煮)热后敷于腰骶部,温度要维持在40℃左右,每日1次,每次20分钟。(3)贴敷疗法:取秩边、上髎、中髎、次髎、环跳等穴位,每次取2~4穴,用中药制剂贴敷于穴位,保留2小时,每日1次。(4)物理疗法:可在微波、直流电、干扰电、磁疗等方法中选用1~3种,每日1次,每次20分钟。5.辨证论治急性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寒湿阻络证二型为主。(1)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桃仁、红花、独活、香附、牛膝、地龙、威灵仙、甘草、川续断、狗脊、麦芽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2)寒湿阻络证治法:祛寒除湿,温经通络推荐方药:附子桂枝汤加减。制附片、桂枝、陈皮、独活、寄生、台乌、生姜、茯苓、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6.护理调摄要点(1)清淡饮食,保持二便通畅。(2)正确翻身,翻身时保持躯干上下一致,起床活动时采取腰围固定。(3)调畅情志,注意情志护理,避免情志刺激。(二)缓解期1.推拿治疗:此期以松解类手法与调整类手法为主,先采用松解类手法,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调整类手法。(1)松解类手法①患者俯卧位,施?法于患侧腰部膀胱经及臀部、下肢后侧5分钟,以臀部为重点。②以拇指弹拨患侧腰部膀胱经及髂嵴上缘、髂腰三角等竖脊肌附着区域及臀部3~5遍,再以拇指按揉八髎、秩边、环跳、委中等穴,每穴30秒,掌按揉臀部。③患者侧卧位,施?法于下肢外侧2分钟。④患者俯卧位,擦八髎,透热为度。(2)骶髂关节调整类手法参照急性期。2.针刺治疗:①体针取穴:腰痛、后溪、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上髎、中髎、次髎、环跳、委中。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②电针取穴:以上穴位,取2-4穴。操作: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采用疏密波,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其他外治法:选用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治疗、贴敷疗法、理疗等。参照急性期。4.辨证论治此期患者可见气滞血瘀证、寒湿阻络证、气血亏虚证或肝肾亏虚证,前二者参照急性期。(1)气血亏虚证治法:补益气血,濡养经脉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2)肝肾亏虚证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推荐方药:左归饮合二仙汤加减。熟地、山萸肉、枸杞、山药、炒杜仲、甘草、川牛膝、桑寄生、仙灵脾、仙茅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5.导引疗法:在疼痛症状初步消退后,开始腰腹肌训练及骨盆带肌锻炼。可采用四点支撑法、跪位前屈式、下蹲式等方法。6.护理调摄要点(1)注意卧床休息,起床时采取正确的动作和姿势,可在腰围保护下适当活动。(2)避寒保暖。(3)调畅情志。(三)康复期1.推拿治疗:以腰部和下肢的松解类手法为主。参照缓解期手法进行。2.导引疗法:按缓解期方法,加强腰肌、臀肌和腹部肌肉力量,增强骨盆稳定性。训练强度逐渐增大,每日2次,逐步恢复患者腰骶部功能活动。3.护理调摄要点(1)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防止复发。①工作姿势:坐位工作应尽量保持上半身端正,保持良好的看书、写字、使用计算机、开车姿势;②日常生活:站立时挺胸抬头,双脚同时受力,坐位时不跷二郎腿,不宜久坐,不宜坐矮凳。(2)坚持导引疗法锻炼。(3)注意避寒保暖。

点击下面文字可查看相应内容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中医诊疗方案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qa/6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