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每天走步能显著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十分常见的功能性肠病,患者往往长期被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困扰。我国普遍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6.5%,就诊率约为22.4%,IBS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先前已有研究表明,增加体力活动能够改善IBS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但每天活动量对改善IBS胃肠道症状的影响程度尚未见报道。如果能够确定IBS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活动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则有望确定缓解IBS症状的每日最小活动量。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就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者尝试利用一个模型公式来预测IBS的胃肠道症状,结果发现日常步数增加与年轻人IBS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降低相关。
捋一捋研究是怎么做的
年5月发表在PLOSONE上的一项研究[2],探讨了年轻人IBS胃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每日步行量之间的关系。图1.文章题目及主要研究者该研究由日本埼玉县立大学ToyohiroHamaguchi及其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研究人员从年至年招募了名符合IBS罗马III(该研究设计于年,现已有罗马IV)诊断标准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78名,男性23名,便秘型42名,腹泻型25名,混合型29名,未定型5名。研究期间使用计步器对每一名参与者的每日步行情况进行为期1周的记录,同时使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SymptomsRatingScale,GSRS)评估参与者的胃肠道症状,并运用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GSRS量表是一种疾病特异性工具,由15个条目组成5个症状群,对反流、腹痛、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症状进行了评估。GSRS量表采用Likert7级分类,评分1-7分,其中“1”表示没有症状,“7”表示症状非常严重。每日步数从步增加到步将使IBS症状严重程度降低50%研究人员对名研究对象的每日步行数与GSRS评分选择ordinal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显示出了良好的拟合度,表明IBS患者的步行活动量与胃肠道症状存在相关性,存在预测胃肠道症状的步行活动量阈值。GSRS评分为15个条目的平均分数,分值在1-7之间,根据GSRS评分可以将IBS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其中重度的GSRS得分阈值为5分,中度为3分,轻度不适为2分。每日步行数则取7天的平均值。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SRS评分在5-4分的概率随着每日步行数的增加而下降,在步时,概率为78%;在步时,概率为70%;在步时,概率为59%;在步时,概率为48%。图3.GSRS评分与每日步行数关系的Logistic概率图研究人员还发现,每日步数从步增加到步将使IBS症状严重程度降低50%。综合该项研究的结果显示,IBS青年患者的步行活动量与胃肠道症状有关,每天运动量的增加可以减轻年轻人的IBS症状。科学运动,助力IBS缓解常规体力活动及运动一直是IBS的有效治疗方式,增加体力活动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改善IBS症状。轻度的体力活动可以促进肠道气体清除,并减少腹胀患者的症状。每天步行30分钟有助于缩短结肠运转时间,从而改善排便情况。建议IBS患者每天进行运动。在日本21世纪的全民健康促进运动(21世纪健康日本)中,建议的每日活动量相当于20-64岁男性步,女性步。参考前述研究结果,可以将此作为IBS患者的每日运动量的参考。丹麦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学会发布的IBS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推荐每周进行几次中等强度的运动能够有效减轻IBS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30分钟内完成步为中等强度活动,平均步/分钟[4])。一项在青少年中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每天进行约10分钟的瑜伽练习,并配合一定的呼吸方法,能够显著缓解青少年IBS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及焦虑等精神心理状况[5]。虽然目前对于IBS患者适宜的运动量和运动类型尚没有一致意见。但适当的锻炼对增强体质、保持大便通畅都具有确定的好处,IBS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走、散步、瑜伽、广场舞等,不宜太累,同时应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科学运动,以助力IBS症状缓解。IBS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素质情况等进行运动,体质弱的人,宜时间稍短,强度稍小,身体健壮的人,可以强度稍大一些,时间稍长一些。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36(5):-.
[2]HamaguchiT,TayamaJ,SuzukiM,etal.Theeffectsof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