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报道平凡针灸医生的不平凡人生上海

这是个深藏不露的医者,押手,刺入,捻转,提插,得气,一套动作一气呵成。她自诩“平凡针灸医生,普通科技工作者”,但她却有太多不平凡的闪光点。从临床到科研,从实验室到教学,她付出了她的心血。

她就是第十一届上海市巾帼创新新秀奖获得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

刘慧荣

刘慧荣,年生,共产党员,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针灸免疫研究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讲席教授。第八届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完成人,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十五届“银蛇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医首获一等奖),上海市最具影响力医务女性,年度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年9月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任上海市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灸疗分会副主委、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和学术流派研究与传承专委会副主委。

曾荣获上海市教委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年度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年度上海市科学进步一等奖、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刘慧荣主持针灸结肠炎专科门诊,擅长针灸治疗胃肠疾病及针灸科常见病,长期从事针灸作用原理与应用规律及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与团队成员一起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针灸治疗肠腑病症的技术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创新性贡献:1)传承发展脾胃理论,形成艾灸“温养脾胃、调和肠腑气血”的学术观点,提升了艾灸治疗肠腑病症诊治水平;2)提出“艾灸对结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等见解;发现了“艾灸镇痛”的部分物质基础,揭示艾灸治疗肠腑病症效应机制,促进了国际学术界对灸法的认同;3)创建了中医针灸治疗肠腑病症(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特色技术和临床规范化方案,推动了灸法的临床应用和针灸学科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年度上海市科学进步一等奖(第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年作为第2完成人的“灸法作用的免疫机制与临床特色技术应用”再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慧荣研究员先后承担和参与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第一负责人局级以上科研课题和人才项目28项,包括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第一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作为项目骨干参与2项国家计划灸法项目的完成。先后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SCI收录48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51篇,出版著作11部(主编3部,副主编3部),获授权专利14项。

21年来,从硕士、博士,普通的年轻医师,一直到研究员、博导,她逐步成长为单位和学科的青年骨干、学科的带头人,并自年起担任针灸经络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针灸免疫研究室主任。多次被评为单位“优秀共产党员”,年被评为“上海市教委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作为团队的带头人,她非常注重团队的成长,带领团队不断的在临床摸索,建立特色针灸技术;在研究中创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和阐释针灸效应机制,取得丰硕成果。团队中青年人员获国家级和市局级人才项目17人次。年针灸免疫研究室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刘慧荣巾帼创新工作室”被评为“上海市职工(巾帼)创新工作室”。作为导师,先后培养研究生19名。指导的研究生,获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等。被评为和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刘慧荣将自己定位为“平凡针灸医生,普通科技工作者”,但她不仅在本职岗位上做出卓越成绩,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担任中国科协九大代表,积极为科技发展建言献策;参加“中国女科学家走基层”活动,服务西部基层人民;凭援助边远贫困农村地区;借助学会平台和多种途径,推进针灸科普;推动中医药和针灸的对外交流、展示和国际传播。获年度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积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hz/5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