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日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采撷

肠应激

治疗

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无胃肠道结构或者生化检查异常。根据其典型异常排便习惯中的粪便性状,肠易激综合征可以被分为4种亚型,即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其中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常见。西医对其尚缺乏某一完全有效的药物或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而具有个体化特点的中医药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取得很好的疗效。

腹泻型肠应激综合征治疗

谢晶日教授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经验丰富,见解独到,提出“肝脾论”,重视肝脾同调。现代医学对于IB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认识尚不完全,但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多方面病因引起,其中以社会心理因素、生活及饮食习惯、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感染等病因较为公认。在祖国医学中,根据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特点,可归为“泄泻”、“洞泄”、“腹痛”等中医疾病范畴。中医认为IBS-D的发病基础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和(或)后天失于调养,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是主要的发病诱因。谢师根据其发病时腹痛、腹泻、肠鸣的特征,认为肝脾不调为IBS-D的核心病机,肝气滞、脾气虚、湿邪盛为主要证素。

谢师常用柴胡、防风疏肝理气胜湿,《本草经解》表述“柴胡,气平,味苦,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推陈致新。”,柴胡善于调畅肝经之气郁,味苦而长于燥除湿邪。防风有祛风胜湿之功,《长沙药解》中提到其“味甘,辛,燥己土而泻湿,达乙木而息风”,老师将白芍与防风相配,既能畅调肝气,又能抑制肝气疏泄太过。老师经常强调情志致病,很多IBS-D的患者疾病发作、病情反复,都有一定的情志因素。前来诊治的患者中,若平素情志不畅,多因情绪激动而复发病情,伴有腹部攻窜疼痛,矢气较多的症状,谢师多以柴胡舒肝散合痛泻要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宣畅郁遏之肝气,使脾气运健,泄泻得止。

苍术白术

苍术,味辛、苦而气温,辛能健脾,苦能燥湿。《雷公炮制药性论》中提其可以健脾平胃,宽敞胸中,开散气结。白术,味甘苦,甘味补中健脾,苦味助脾祛湿。《长沙药解》中提其可补中气、燥湿邪,止口渴、生津液,最益脾精,大养胃气,能消水谷,能医泄利。黄元御云“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谢师提出的肝脾论,强调疏肝的同时,也应该健脾,认为脾气虚、湿邪盛是IBS-D的主要证素。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曰“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导师常将白术、苍术同用,补脾气而燥湿邪,二者相得益彰。

谢师在从事治疗肠胃病的工作中,总结出运用风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很好的疗效,恩师常说:现实临床中,患者病情多虚实夹杂,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从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症状逐一分析,便可梳理出患者的主要病机,这样也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在治疗手段上便有了明确方向,即以人立法,以法出方,以方选药。

图文

LHT

编排

ZZJ

审核

CST

“谢晶日教授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hengh.com/jzhz/5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